城乡空间格局再造的南海探索
(上接A01版)
按照规模连片、高效集聚的要求,南海积极整合利用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全力推动18.9万亩村级工业园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今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13018.6亩,累计拆除改造4.8万亩。
在南海,“拆”,轰轰烈烈;“建”和“引”也是如火如荼。截至目前,今年南海已新建产业载体493万平方米,历年累计建设产业载体2291万平方米,共引入2个超100亿元项目,7个超10亿元项目,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加速成形。
在九江,位于龙高路与九江大道交汇处的临港国际产业社区,通过推动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将破碎的土地“化零为整”,实现了由金属材料市场到千亩级产业平台的“华丽转身”,按照“一区多园”的规划理念,将核心布局高端医卫用产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家居、大健康五大产业,目前已引入东丽纺粘无纺布、东丽水处理膜、林氏木业智慧调度中心等项目。
在桂城,占地面积约1404亩的夏南片区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项目,已重点启动天富科技城、扇面工业区、南海新经济小镇、爱碧斯产业项目、夏南二工改工项目五个子项目,引进涵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企业超120家。
在里水,大冲社区的大冲科技生态工业园原本杂乱无章的工厂和低矮的厂房已经平整,将打造成为以“新型生物医药+高端技术制造”为主题的新型产业社区。
通过拆、改、建,一批批现代产业社区崛起,一批批新发展空间蓄势待发,为南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站在实验区建设两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南海改革再出发,再次坚定改革攻坚信心决心:以村改大攻坚推进城乡产业重构。
南海区委副书记伍志强表示,南海要继续坚持将“工改工”“工改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连片改造步伐,下大力气整理储备一批500亩以上的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土地资源、产业载体的储备,努力以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同时,要以改促招、以招促改,继续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村改模式。
再造新空间
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
在过去两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南海因地制宜,摸索出8种可复制、推广的开发模式,包括国有资产主导改造模式、混合开发模式、挂账收储模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模式、引入市场改造主体模式、企业自行改造模式、微更新微改造模式、政府生态修复模式。
土地的腾挪,为南海城市
空间重塑提供了更多可能。当前,南海提出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城市空间格局,其中的“一轴”即千灯湖城市中轴,将重点推进千灯湖片区北延东拓,加快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等重点区域集中连片开发。
千灯湖城市中轴的构建,将成为南海城市连片开发的重要牵引。随着千灯湖“北延过河”步伐加快,将通过整体谋划、连片开发、引入项目、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加快实现城市过河、产业过河、环境过河。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包括南海艺术中心、全球创客产业中心等重磅项目将在这里崛起,推动城市中轴从蓝图变为现实。
对于南海而言,城乡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是关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南海大胆改革,为土地松绑,打开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在省实验区配套政策支持下,南海正聚焦乡村土地空间利用提升,迈开探索的新步子。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南海区确立了“东部花卉苗木产业区、中部畜禽养殖产业区、西部优质水产产业区”的发展定位,围绕“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品”发展思路,3年投入超10亿元,重点打造西樵渔耕粤韵园区、九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丹灶有为水道、狮山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水万顷园艺世界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核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如今,在里水,通过村改集约土地连片开发的模式日渐成熟。通过引导村居集约农田,该镇成功打造了南海花博园、梦里水乡百花园、梦里花田等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在西樵山下,西樵渔耕粤韵文化园集约连片的桑基鱼塘,以新科技、新理念重塑了乡村里桑基鱼塘的新模式,改变了七星村及周边农户以往传统的养殖种植模式,这里将建设成为集游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园。
“要在村改中大力推动‘三增加一减少’,即增加制造业产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尽最大努力减少房地产用地。”在上周召开的推进省实验区建设暨村改大攻坚工作会议上,南海区委决策层再次强调,要全力争取省授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争取在农用地腾挪上获得更大权限,统筹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推动土地大腾挪大归并,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目前,南海已启动建设5个万亩连片农业示范片区,推动20个重点城中村升级改造。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土地连片集约利用,推动农业农村及生态空间重构,南海区委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一批“百里芳华”示范片和特色精品示范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