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7月1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
    • 南海“女飞人”出征东京奥运会
    • 坚持融合教育 助“折翼”孩子飞翔
    • 聚合智慧资源 助青少年成长
    • 推动泛家居产业转型升级

    第A02版:要闻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人抓专人做 助力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 九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再添一“翼”
    • 5所新建学校9月开学
    • 在基层服务应急维稳 注入“兵”的力量
    • 聆听革命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

    第A03版:健康

    • 面对高温“烤验”名医教你防暑
    • 中暑喝藿香正气水?这几大误区别犯
    • “食”上防暑 这些靓汤学起来

    第A04版:天下

    • 全国碳市场“开张”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我国新冠疫苗 年产能达到50亿剂
    • 202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万元
    • p36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健康

面对高温“烤验”名医教你防暑

市民外出或户外作业请做好防护措施

2021年07月17日

    ■市民防暑装备齐全。

    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摄

    7月11日起,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入伏后的第一周,南海区最高气温达36℃,体感温度飙升到39℃。医生提醒,连日来,各大医院陆续接诊到中暑患者。高温天气容易中暑,市民外出或户外作业请做好防护措施。

    入伏后中暑患者增多

    “有一位患者送来医院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到38℃以上,出现了昏迷、意识模糊等系列症状,经临床诊断为重度中暑。”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蔡阳林介绍,所幸经过急诊科全力抢救,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已出院回到家中休养。

    今年的初伏是7月11日到7月20日、中伏为7月21日到8月9日、末伏为8月10日到8月19日,这意味着,南海市民需要接受来自三伏天的“烤验”长达40天之久。

    为何“三伏天”这么热?因为夏至以后,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就一天比一天高。热量累积到“三伏”期间,天气也就最热了。广东在三伏天里,常常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尤其是在台风来之前,可能产生37℃以上高温。

    在“三伏天”高温高湿天气影响下,南海区各大医院接收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蔡阳林告诉记者,夏天温度高,身体产热增加,如果防暑降温措施不足,水与电解质丢失过多、体内的热量积蓄过多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就会极易发生中暑;汗腺功能障碍、散热功能障碍等也会引起中暑。“所以在三伏天,学习中暑防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蔡阳林说。

    中暑有哪些症状?

    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前二者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症状;重症中暑则会出现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症状。

    蔡阳林表示,部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患者在出现中暑的相关症状后,首先要做的是远离当前所处的高温、密闭环境,到温度适宜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去,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里说的水分,不只是白开水,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盐,或者饮用一些果汁、电解质液等。”

    防暑小TIPS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正午12时至14时尽量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时间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防晒霜。

    适当饮水补充水分

    高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多少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水1500ml到2000ml,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果汁、电解质液等。

    当体感温度过高时,不要贪图一时凉快而过量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高温酷暑,要尽可能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在家中要通过空调、风扇来降温。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电风扇已无助于调节人体的热平衡,则可通过开空调等方式来降温。

    切忌持续忍受高温环境,这样容易导致中暑,使用空调期间,温度不宜过低,也避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应适当关闭空调,开窗通风。

    户外活动携带防暑药品

    夏天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做好防晒并携带防暑药物,如口服补液盐等,若出现中暑症状可以使用水或冰块进行物理降温,或及时服用防暑药品缓解病情,出现发热不退、意识模糊等较为严重的中暑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许可可通讯员梁筠仪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