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公德意识 父母需要以身作则


■活动上,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
珠江时报讯(记者/洪晓诗通讯员/陈晓晖)5月20日,由佛山市妇联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云课堂上线。课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作“培养明大德守公德的孩子”主题分享,为家长孩子支招。
公德意识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活动上,家庭教育专家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让孩子们了解公德的真谛。同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目标,毋庸置疑,良好的品德排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佛山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杨丽冰表示,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良好人格的形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公德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的表现,那么如何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呢?
高明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程伟华建议,可让孩子先从日常的事情做起,例如自己叠被子、勤俭节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这过程中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一同体验的形式来展开,让道德行为习惯的种子根植于孩子心中。此外,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不怕做得多少,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杨丽冰表示,家庭是孩子养成社会公德意识的源头和根基,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家长应对孩子的公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在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应多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有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短短一个小时的互动交流,让家长孩子们获益良多。五年级学生丁若馨说,养成良好的公德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学习则可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这些都能促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我可以从遵守交通规则、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逐渐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