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大治污方针 让天更蓝水更清
南海探索科学化、系统化治污路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南海扎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推动美丽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图为桂城映月湖公园。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水口水道市委书记市长环境保护督查令(2017年1号)顺利摘牌;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4,同比改善22.5%;六项污染物浓度实现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面达标……去年,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南海以一份满意答卷,回应人们对“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的热烈期盼。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海将如何铺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胜法宝又是什么?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工作会上透露,南海将深刻领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大治污方针,把污染防治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
新突破
六项污染物浓度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在南海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副区长陈绍文介绍,2020年,南海区生态环境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在推进碧水攻坚战方面,7个国控和省控断面优良比例达标;黑臭水体治理、广佛跨界河涌整治、“一河一策”及流域水系治理四大重点工作均取得实质进展;水口水道市委书记市长环境保护督查令(2017年1号)顺利摘牌;佛山水道横滘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从2016年劣V类提升至Ⅳ类;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2%以上。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南海深化重点行业、移动源整治,完成公交新能源化,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4,同比改善22.5%,优良天数比例为89.2%,PM2.5为24微克/立方米,均达到考核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六项污染物浓度实现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面达标。
在加强固废管理稳步推进净土防御战方面,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区长顾耀辉对生态环境工作成效作出肯定,但同时表示,当前南海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上仍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
新作为
提前谋划全面排查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今年4月,“十四五”首轮生态环境督察已经启动。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最新案例中,曝光了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措辞是极为严厉的。”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各镇街、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自查。
为此,南海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建立协调联络架构,各部门、各镇街也在提前谋划工作架构,成立工作专班,落实问题整改。“要逐项对标对表前期督察反馈的问题和案件,开展复查复核,落实一事(一案)一整改台账销号整改。”陈绍文表示。
会上,南海各镇(街道)就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进行表态发言,表示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聚焦工作重点难点,凝心聚力,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推动生态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要提前谋划、全面排查,疏堵结合、整改到位,把工作做在前、做在先,争取掌握主动权。”闫昊波强调,要把迎检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战场,切实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不真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杜绝“督察一阵风、躲过就轻松”心态,以功在日常的态度持之以恒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勾勒高质量发展蓝图
过去一年,南海的生态环境工作不仅交出了漂亮的年终“成绩单”,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更重要的是走上了一条符合南海实际的科学化、系统化治污路径,勾勒出南海高质量发展蓝图。
新时期,新挑战,新格局。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顾耀辉表示,要深刻领悟三个治污方针,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水环境治理方面,南海将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模式,由广佛跨界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辐射至全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做好“最后100米攻坚”,完善截污管网及城乡污水设施建设,推进300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在做好全面、深入、持续、精准推进“治控”的同时,南海将从交通结构调整入手,从能源结构调整入手,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向更深的领域延伸。
土壤治理方面,南海将加快固废危废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强化危废全过程环境监管,保障污染环境安全。特别是针对新纳入危废名录的铝灰,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加强危险废物申报和台账核实工作。
同时,南海还将重拳开展环境执法工作,切实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要切实做到对环境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恶意违法行为利剑高悬,既有力保障群众环境利益,又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秩序。”顾耀辉表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顾耀辉表示,要充分认识到“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精细化的具体体现,是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抓手,要自觉用好“绿色标尺”,推动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与之相衔接,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边际界限明显、区域互动协调的生态生产生活绿色空间发展格局。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通讯员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