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入市 开启“地治改革”大沥探索
先行先试再解产业空间提升新题,产业重镇有为担当

■钜隆集团与河东社区签订“毛地”上市合作意向协议。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4月23日,大沥镇举办“毛地”入市先行先试——产业用地精准对接会。围绕国土空间再造、城乡空间再造、产业空间再造、生活空间再造、生态空间再造五个“再造”的“南海地治改革”总目标,大沥镇推出“毛地”入市政策,再解产业空间提升受限难题,也充分体现了该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先行先试的有为担当。
勇担当
成全区首个“吃螃蟹”的镇
近日,南海区创新推出两份土地利用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在产业用地保障方面给予支持,为南海“十百千”企业做大做强腾出发展空间。实施细则的出台,是南海区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改革创新(下称“地治改革”)的创新探索。
“大沥村级工业园曾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也成就了很多企业的发展。”大沥镇委副书记、镇长游剑锋表示,土地利用碎片化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正当产业空间提升受限之际,南海正以“地治改革”为突破口,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大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转型和项目落地创造空间,就必须围绕‘土地’这一关键资源进行改革。”游剑锋说道。在此机遇下,大沥镇决定先试先行“毛地”入市政策,率先寻求解困破局的答案。
所谓“毛地”入市,是指未达到手续齐全(有集体所有权证,没集体使用权证)或土地上盖建构筑物租约未到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允许上平台招商。“毛地”入市的用途只能为工业仓储、商服用地等,不能为住宅用地和公寓用地。
按照以往的政策,“毛地”是不允许入市改造的。近年来,“毛地”入市逐步得到放宽,南府办〔2019〕9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时可采用“毛地”入市方式进行改造。今年2月,大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区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管理规定,以探索者的姿态,率先推出大沥镇“毛地”入市项目选取市场改造主体工作指引试行政策。
今年初,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指出,大沥是最具想象空间的镇,也是最需要重构的地方。本次“‘毛地’入市先行先试——产业用地精准对接会”,使大沥成为了全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充分展现地治改革的有为担当。
信心足
社区热情推介投资者积极参与
“我们社区区位优越,距离佛山机场只有数公里。投资我们的地块,可‘免费观看’飞机升降表演,十分超值。”对接会讲台上,太平社区党委副书记陈锦华幽默而接地气的话语,引发现场一阵欢笑。在本次对接会上,沥北社区、太平社区、泌冲社区以及大沥镇公资办的相关负责人依次走到台上,为投资方热情推介自家的“精选靓地”。
这样的场景在大沥镇属于首次,在南海乃至佛山也较为少见。今年2月以来,已有多个社区与意向方就符合条件的地块进行了洽谈。会上,大沥镇对具备入市条件的13个地块、共计1千亩的土地进行了推介,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各占一半,其中两个地块当场签订合作意向书。河东社区拟对“高方田”地块进行升级改造并优化产业项目,而联安社区则计划对环球水产交易塘鱼区地块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此次对接会上,钜隆集团与河东社区签订了合作意向,计划参与“毛地”入市项目市场改造主体的招标竞投,成为该地块的市场改造主体。“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就能加快市场升级改造的步伐,虽然短期成本可能有所上升,但对长远发展很有好处。”佛山钜隆集团副总经理梁荣标信心满满。
强监管
全链条综合执法以严治促改造
通过梳理大沥的相关工作指引,不难发现,通过实行“毛地”入市政策,能够释放多重效益,实现多方共赢。对村集体来说,“毛地”入市放宽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标准,利用市场力量,盘活土地资源,增加集体收益。不仅可提高村集体租金收益水平,还能够提前对旧物业进行改造,升级了产业业态,降低了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隐患。
而对市场改造主体而言,“毛地”入市政策可以制度性保障土地租约解除或者拆除工作完成后直接获得使用土地的权利,无需重新再上平台进行竞价交易,提前锁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土地,降低企业用地获得成本和竞争压力,保障改造主体的市场利益。同时,在符合政策条件下,可获得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政府专项补贴,提高项目可行性。
站在政府角度,“毛地”入市能进一步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提质。而“毛地”入市政策的推进,不仅需要社区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做好后续监管,确保项目真正落地。
在对接会上,大沥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共同签订了大沥镇产业提升重点片区全链条监管任务书。目前,大沥镇划出了13个产业提升重点片区。接下来,大沥镇将建立跨部门联动的全链条综合执法机制,力争实现监督和管理全方位覆盖。大沥将从严执法,以“毛地入市”等举措为抓手,倒逼违建物业主动改,以及发挥村组、公资作用主动带头改,推动三旧改造工作加速加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通讯员刘成邓倩茹李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