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向孩子下手了
南海持续开展“守护成长反诈护航”系列巡讲活动,将电诈防范知识送进校园


■南海公安发动教师加入“平安南海大巡讲”护航志愿者联盟。通讯员供图

■南海民警向学生派发反诈宣传单张。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越来越多,诈骗受害群体也日趋年轻化。今年以来,南海辖区内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信诈骗活动频繁,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成了骗子紧盯的对象。数据显示,3月1日至3月21日,南海区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400余宗,其中涉未成年人的诈骗刑事案件7宗,年龄最小的才9岁。在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南海公安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守护成长反诈护航”系列巡讲活动,目前已巡讲415场。
案例
为讨回66.66元12岁女孩被骗20万
2月16日晚上,家住南海松岗的六年级学生小新拿来母亲的手机玩QQ。期间,她在一个“X泽哥哥生日派对现场群”内收到一条信息,称只要扫个码,就能免费领取X泽生日派对礼物。随后对方发来了一个微信收款码,并承诺扫码不会成功支付,只要将支付失败的页面截图给他即可。
小新曾经多次用母亲的手机进行网购,知道母亲的微信支付密码。一心想得到礼物的她没有多想,就将66.66元转给对方。但没想到的是,小新竟然支付成功了,她急忙向对方要求退款。对方遂将小新拉进另一个群,并要求其添加一个自称是财务的人为QQ好友,让其帮忙办理退款。
2月17日下午,该“财务”以办理退款为由,要求与小新语音通话,并让小新登录母亲的微信,将微信零钱内的7701元转到其发过来的一个微信收款码上,并承诺操作完后,7701元和66.66元将全数退回给小新。急于拿回退款的小新随即添加了对方微信,并将7701元都转给了对方。
但此后,退款并未如期到来,“财务”还要求小新在微信上进行贷款。小新当即拒绝,但“财务”威胁如不按要求操作,就会影响其母亲的征信,还会持续扣母亲的钱。小新害怕了,只好偷偷申请贷款。
为避免母亲责备,在人脸认证时,小新欺骗母亲称是为了要完成网络作业,需要拍照作为证明。母亲也没有多想,便让小新拍照上传。最终,小新分多次共贷款了20万元。
随后,“财务”又向小新推荐了一个购物小程序,要求其在该小程序里购买购物卡等物品。就这样,小新分10次将20万元转给了对方。直到对方再次要求提供母亲的银行卡,小新寻找银行卡时被母亲发现才知道被骗。
护航
开展巡讲415场守护“少年的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的大规模普及,青少年群体逐渐“触网”,网上聊天、游戏、购物等出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身影。但青少年对防范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的能力较弱,落入电信诈骗套路的案件时有发生。
数据显示,今年2月,南海区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共500余宗,其中涉未成年人的诈骗刑事案件近50宗,年龄最小的才12岁。QQ、微信聊天交友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络低价购物诈骗,短视频直播诈骗,点击链接、扫二维码诈骗……这些都是常见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诈骗形式。此外,这些案件的发生几乎都与家长的一个小疏忽有关——轻易将手机交给小孩使用并告知其支付密码。
“青少年在融入互联网生活的过程中,对电信诈骗认识不足,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青少年尽早认识到这种风险,电诈防范知识进校园刻不容缓。”南海公安分局平安南海大巡讲首席讲师古嘉强说。
为守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南海公安分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
“同学们,互联网生活已经到来了,你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你会防范互联网犯罪吗?”3月3日,在南海外国语学校,古嘉强为全校6000多名师生带来一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巡讲。现场,他结合近期发生在辖区的案例,详细解释了网络刷单、投资贷款、“杀猪盘”等各种高发电诈类型。
今年起,南海公安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守护成长反诈护航”系列巡讲活动,借助平安南海大巡讲平台为南海的广大师生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共开展平安巡讲415场,切实提高青少年防范意识,守护“少年的你”平安成长。
除了平安巡讲,南海公安各派出所还主动创新,通过举办征文活动、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筑牢校园反诈“防火墙”。
其中,平洲派出所启动以“我身边的反诈故事”为主题的征文征集活动,面向辖区内中小学学生征集发生在身边的反诈故事,以此加深青少年群体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活动将持续到4月底。
此外,九江派出所发动辖区的教师加入“平安南海大巡讲”护航志愿者联盟,鼓励他们每学期定期向教师、学生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并向辖区家长派发《致九江镇全体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防范建议
未成年人如何才能预防网络诈骗?
1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不要透露个人信息,始终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载、不汇款”的四不原则。
2保持警惕,在接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电话,不要盲目行事,可先与家人沟通或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
3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一定要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避免网络诈骗?
1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将手机、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2教导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的人和事,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
3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要及时向成年人求助。
4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通讯员/南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