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为孩子的成长而烦恼?教育专家这样支招——
父母站得越高孩子就看得越远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通讯员/刘少桃)孩子在竞争中产生的焦虑,家长应如何化解?父母对孩子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爱护,哪种才是最佳的教育状态?近日,教育专家、学校老师、家长等300多人齐聚西樵实验小学,围绕家庭教育研究进行热烈探讨,现场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
化解孩子焦虑首先要家长放下焦虑
“统计显示,大部分家长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超半数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感到焦虑;75%的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教育‘未雨绸缪’。”学生德行教育专家万丽霞老师建议家长应放下焦虑,对孩子多一些注视与赞许,让孩子在自由的宽度里,探寻人生的高度。
万丽霞长期致力儿童教育研究推广,被业界誉为“最知心的教育妈妈和最实干的教育工作者”。她呼吁现代父母要与时俱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一定要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因为“孩子行为的背后一定都有心理需求”,包括高存在感、当家作主、允许犯错、心理富养、人际认同、情绪出口、榜样力量,父母要知道如何客观认知孩子的种种行为。
她提出,孩子接受的教育,只有35%来自学校,51%来自家庭,其余14%来自社会。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而且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孩子是站在父母肩上长大的,父母站得越高,孩子就看得越远。”
“现在孩子们竞争很大,家长有焦虑也能理解,但我们更需要用不断的成长来化解焦虑。”在活动现场,西樵镇党委委员张惠冰提出,学习是人的本能,需要及时激发出来,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成长,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
“小学阶段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高质量陪伴。”张惠冰还向家长支招,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对家庭教育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求学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建立时间管理的概念,不论学习、生活都要学会自主管理,形成学习动力。”
传扬家风文化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最适合自己?在100个家长里可能有100种声音和意见。有家长认为,孩子就要从小严格教育,哪怕让他们现在“恨”我,也总比长大后埋怨我要好;也有家长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小学期间不应该给孩子太多压力,要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尽享童年生活的所有美好。
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西樵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以“美好生活从智慧家教开始”为大教育理念,融通学校、社区、家委等资源,开发线上“樵山父母学堂”,线下“智慧父母”等课程,去年下半年,西樵镇被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等称号。
作为家庭教育的载体,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的积淀,体现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西樵实验小学校长赖济强围绕家风建设,主持申报了佛山市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后乡土社会视角下弘扬中国好家风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本校生源和家长特点,从后乡土社会视角,开展名人家风和本土清代翰林家风研究,开发家风建设家庭教育读本,发动家长和学生寻找自己家的家风和创立新家风,发挥家风的作用,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开展后乡土社会视角下的家风课题研究,是为了传承祖先的好家风,针对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重新思考审视过去祖先以及父辈的好家风,结合当下制定自己的家风、家训。”赖济强表示,通过立家风、家训,构建和谐家庭,家和万事兴。学校将坚持家庭教育研究,传扬“根”文化,为推动中国优秀家风的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