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疾险来了“轻度疾病”首次纳入
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

■新重疾险来了。
随着老百姓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很多人选择购买重疾险来为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从2月1日起,这一险种有了重大变化。
新重疾险来了!
这个“新”新在哪?先从一个行业规范说起。
新重疾险基于新规范开发。这一新规范全称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在2007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
修订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医学临床诊断标准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旧规范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这一规范是保险公司开发重疾险的依据和遵循。新开发的重疾险产品应当符合新规范要求,基于旧规范开发的重疾险产品不能再卖了。
很多人问了,和旧重疾险相比,新重疾险有啥不一样?
概括来说,就是首次引入了轻度疾病定义、保障范围扩展了、赔付条件更为合理。
具体来看,此次修订建立了重大疾病分级体系,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这三种轻度疾病保险金额比例上限确定为总保额的30%。
病种数量也有所增加,原有的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28种重度疾病和3种轻度疾病。保险消费者在投保新重疾险时会发现,保障范围在旧规范疾病范围的基础上,新增了严重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3种重度疾病。
新重疾险还根据最新医学进展,扩展了对重大器官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等8种疾病的保障范围。
赔付条件更为合理。根据最新医学实践,放宽了部分定义条目赔付条件,比如对“心脏瓣膜手术”,取消了原先规定的必须“实施了开胸”这一限定条件,代之以“实施了切开心脏”,切实提升了消费者的保障权益。
对于一些人关心的甲状腺癌的问题,此次修订没有剔除甲状腺癌,而是将它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并按照轻重程度进行分级赔付。
对于原位癌问题,在旧规范中,恶性肿瘤并不包含原位癌。此次修订也暂未将其纳入标准重疾,但监管部门鼓励保险公司可在新规范规定病种的基础上,在重疾险产品中增加原位癌保障责任,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
新重疾险投放市场后,价格的变化自然广受关注。记者从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了解到,新重疾险保持了产品的稳定性,条款和保障更加合理完善,价格变化不大。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孙汉杰表示,在新规范下,疾病的认定更清晰、透明,标准更加客观权威,重疾险的定价将更准确,保障更有针对性。对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保费,保障提高了。
另外,对于2月1日前购买了旧重疾险的消费者来说,也大可不必担心,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障依然有效。
采访中,有一些人问起,购买重疾险该注意些什么呢?记者咨询了业内人士:不管保险业务员说得多天花乱坠,一定要保持清醒。买重疾险首先要看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时除了重点关注保险条款,也可以多咨询一下医学人士。
如果盲目跟风买了不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是不是就退不了了?
别慌!
一般购买保险产品后有15天的犹豫期,如果想退保,在这期间可以全额退保,如果过了犹豫期再退保,就会有经济损失了。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