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年力量 激扬青春梦想
团南海区委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让青年人才流回来、留下来、引得进、融合好

■2020年初战疫期间,菠萝救援队在五丫口大桥执勤点协助检测进城人员体温。(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2020年11月13日,“升规上云·青企互联”2020南海青商政策宣讲会举行,吸引了众多南海企业参加。

■万达广场路口,志愿者在早高峰时段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保护市民安全出行。

■2020年11月1日,沥城公园志愿V站在商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去年创业顺风顺水,离不开南海团委的帮助。他们帮我对接上下游企业、资本,送来了财税培训,还举办沙龙让我们结识更多的青年创客,促进资源交流和技术进步。”佛山市蓝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郑凯元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他说,南海充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相信我们液态保鲜膜、纳米保鲜材料两项技术在这里会有很好的发展。”
助力各类人才竞相迸发创造活力,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团南海区委一直在努力。2020年,团区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紧扣“六稳”“六保”目标,聚力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引导广大青年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大任,为“南海在做大做强做优广佛极点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扛大鼎’”凝聚起磅礴的青年力量。
吸引新生力量
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青年人才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活力的关键。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鼓励创新的环境吸引新生创造力量,为一切创新的力量创造更有吸引力的环境。
2020年11月,“升规上云·青企互联”南海青商政策宣讲会举行,通过政策解读、龙头企业演示,搭建起工业互联网领域服务商、平台商与企业对接平台,近百名企业家参与。
拓展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让数据为南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能,正是政策宣讲会举办的意义。团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海产业发展以制造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团区委正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提升,推动南海品牌做大做强。
不仅是政策宣讲会,广泛开展企业、政商走访活动,也是提升企业家队伍实力的生动体现。下半年,南海先后与顺德、中山、禅城持续开展青商交流活动;近50位企业家深入江阴、张家港、昆山等地参访;区内交流活动全年精彩不断……在团区委组织下,青年企业家如同打了鸡血般充着电、铆足劲,积极匹配资源,应对疫情影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南海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为构筑联通内外的坚实桥梁,团区委积极联系海外乡亲、留学生。其指导的南海区青年商会·留学生俱乐部顺利换届,并与广东欧美同学会共建海归成长基地,为有意来南海投资经营的海归企业家对接政商资源,促进合作交流。
依托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工合空间-佛山站),团区委开展了工合创业大讲堂活动,推进“青年同心圆计划”,面向粤港澳及海外创客提供创业指导培训。
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圆梦南海,团区委推出第三届“回南季”项目,面向近万名大学生举办暑期活动40多项,重点加强乡情教育、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回南”二字作为广东特有天气,引发了学生的乡愁共鸣,“以前只知南海宜居,没想到它比我印象中发达很多,高新科技成果让人震撼!”广州大学的李鹏宇参加“回南季”活动后,坚定了回南海发展的念头。
2021年,团区委将依托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万元,深入开展青年企业家成长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吸引青年才俊留在南海、建设南海。
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式服务,团区委向各地年轻人展示具有南海特色优势的青年城市形象,发出“你来了就是自己人”的共生共荣的城市发展邀请,为推动广佛极点高质量发展、再创改革发展新辉煌注入新动力。
坚持服务大局 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
大事要事第一线,处处都有南海青年奋勇拼搏的身影。
近日,广东“优秀战疫志愿服务典型”名单出炉,佛山市味力十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519志愿服务队队长)成记辉、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分别获评“优秀战疫志愿服务典型”个人、组织(团队)。消息的公布,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2020年抗疫寒冬。
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大战大考,越体现担当精神和斗争意志。疫情发生后,团区委闻令而动,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区16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约3万人次志愿者火速集结,在疫情防控斗争重点领域中当先锋、打头阵;七镇街近600名大学生第一时间加入社区战疫大军,成为整个疫情防控网络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据点。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我必须全力守护好我深爱的佛山!”在佛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逆行者”故事汇巡讲活动上,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队长王治勇的讲述令人热泪盈眶。在128天里,菠萝救援排查车辆超23万辆,免费为1300多个单位提供消毒服务,并作为全市唯一的守护国门志愿服务队,守卫国门32天。
善打硬仗的南海青年队伍中,既有群防群治的强大“生力军”,也有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第一响应人”。团区委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引领志惠城乡计划”。超过5.7万余人次志愿者下沉村居、走进学校、深入企业,开展文明宣传、环境治理、养老助残、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开展活动超百场。
为实现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活动常态化,团区委主动孵化社区建设、乡村振兴、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新兴志愿服务项目,大力培育新型住宅小区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护河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推动专业志愿服务往基层输送。全区280多个村居团组织选拔了大学生担任兼职副书记,培育青年干部后备力量,加快推进乡村自治。
佛山成功夺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亦有赖于数量庞大的青年志愿者推动。全区注册志愿者突破39万。行走南海街头,总能看到文明劝导员活跃在十字路口,开展交规宣传、摩电整治、帮扶便民服务,绘就“一城文明风、满目文明人”的亮丽画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20年,团区委举办了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和义工文化节,表彰为发展大局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通过青年喜爱的方式广泛宣传,用典型的事迹教育人鼓舞人,提升各行业青年队伍的战斗力。
教育帮扶并重 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
2020年12月31日,南海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基地”揭牌启用,长期免费开放,预计基地年均直接服务达1.5万人次,间接覆盖受益达5万人次。
这是南海团委竭诚服务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团区委坚持围绕青少年需要,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以扎实有效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拥护。
思想引导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区委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的思想政治素质。区镇共青团全年开展纪念五四运动青年座谈会等教育实践活动500多场。活动的举办,引导超过10万名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成长发展是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团区委始终高度重视困难青少年群体,积极整合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子女,常态化开展爱心捐助、真情慰问等活动。在防控疫情复学前,团区委送去300个“复学大礼包”,支持孩子们分批复课。依托南海区慈善会青少年慈善基金,进行紧急救助、奖助学,帮扶困难青少年2000多人。
为助力脱贫攻坚,团区委鼓励支持青年企业家坚持义利并举、回馈社会。2020年,南海区慈善会南海青年商会慈善基金成立,募集到善款23万元,用于资助凉山州、云浮市的困难家庭约200人。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发起爱心捐书活动,向云浮青少年捐书2万余册。
着眼新南海青年的需求,团区委在青年集中的“两新”组织重点推进团建工作,新建“两新”团组织180家,动员开展技能提升、婚恋交友等服务,促进新兴青年积极融入南海。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渠道日益完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81212355”全年接听热线咨询超150例,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超35场,为超4000人次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团区委还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会组织,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犯罪预防、禁毒等宣传工作,倾听青少年诉求,覆盖2万人次。
特写
出实招引才发放“实习券”超40万元
“公司每年都会吸纳大量实习生作为储备人才培养。有了‘实习券’,我们完成实习招聘以后,可兑换多种服务资源,员工成长有更多支持。”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海“实习券”申请队伍中一位新兵,去年首次尝鲜,就申请抵扣了到广西两家院校校招的活动费用,大大降低招聘成本。该公司HR刘嘉熙说,“‘实习券’的确是一项好政策。未来我们还会领券兑换政策解读、企业文化建设、人才推荐等多种服务。”
2020年3月,团区委对《关于实施南海“实习券”的工作办法》进行修订,推出“实习券”2.0版本。凡在南海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社会组织、民办非企等单位,招收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到岗实习,均可领券,用于兑换25项人力资源管理类服务。这个措施最直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刺激南企提前“掐尖”,做好战略人才储备;二是通过“菜单式”输送课程,帮助南企打造高效人才培养体系。
“实习券”2.0版本降低了企业申领门槛,并扩大了覆盖范围,将实习生要求拓宽至南海户籍大学生、非南海户籍且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生、南海籍退役军人。
当前,南海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力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扛大鼎”。升级“实习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的,旨在引导各方青年人才汇聚南海、奉献南海。这也是团区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举措。
“升级后的‘实习券’,得到众多关注,很多企业向我们表达了领券意愿。”为扩大“实习券”认知度,团区委面向企业、大学生广泛宣传政策。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南海大学城以及企业、学生集聚的商业园区等地,投放了多条“实习券”主题公交线及多个主题候车亭。
数据显示,已有超100家企业成功申领“实习券”,兑换25项专业服务总额超40万元。当中既有联邦家私、蒙娜丽莎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亦不乏安齿、毕马威等科技型企业。
同在2020年,团区委还推出“住友券”项目,为各地前来求职的大学生提供过渡住宿服务。通过申请“住友券”,青年可最多收到700元住宿补贴,以及一对一的人才服务。
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通讯员袁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