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商而兴 大沥以会展凝聚产业新动能
打造会展经济新平台,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实会展业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效果图。

■凤池装饰材料市场。(资料图片)

■大沥是“中国内衣名镇”,图为盐步内衣秀。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

昨日温度骤降,大沥镇永旺梦乐城的火锅店内一片红火,而不远处龙汇大厦旁的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工地上,也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千年的商贸基因,给大沥人留下崇商重商、务实开放、重视市场规律的传统,也让大沥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形成集聚46个专业市场的“广佛黄金走廊”,并成为名扬全国的“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商贸名镇”和“中国内衣名镇”。
如今,在佛山市南海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和城市形态双双需要迭代的大沥,正通过智能安全和先进材料产业谋划自己的产业新版图,而作为“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的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或将在这个进程中充分发挥“会展经济”优势,通过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与碰撞,凝聚成一股广佛产业新力量。
因商而兴
崛起“中国商贸名镇”
东连广州荔湾,南驳佛山禅桂,大沥有“居广佛之心,畅达四海”的地缘之便。从西汉起,大沥便成为广州城郊最大的商品集散区和分销地;及至明朝,“大沥圩”更是载入《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凭借临近广州“十三行”以及地处“省佛通衢”的黄金节点,大沥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将贸易做到了全世界。
千年的商贸基因,给大沥人留下崇商重商、务实开放、重视市场规律的传统,历经时代变迁,“商”始终是大沥发展的根与魂,这在广佛路商贸传奇的缔造中尤为可见。
上世纪70年代末,省佛通衢古驿道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建成的广佛公路成为广佛交往的新纽带。当时,来自四川、重庆、海南等地的汽车前往广州都要经过大沥这个“西大门”。于是,从外地到广州的货车卸货后就会到大沥拉点货物带走,一来二去,广佛公路两旁自发聚集了一些从事烟草和副食品买卖的个体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大沥供销社主任的黎绍英敏锐观察到人们出行需求的变化,牵头成立了大沥摩托车市场。“当时供销社有个华侨商店可以经营出口物资,我们就从外地收购摩托车回来售卖。”黎绍英说,在供销社运作下,摩托车专业市场大获成功,于是他们趁热打铁在广佛路沿线开办了烟草、中草药、布匹等专业市场。
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铝门窗五金、五金机电、布匹、小商品、水产品等数十个专业市场迅速在广佛路两旁兴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佛黄金走廊”。在“马路经济”带动下,大沥一跃成为南海至早富起来的强镇,并摘下“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诸多殊荣。如今,“广佛黄金走廊”上仍汇聚超46个专业市场,6万多工商户在此从事商品贸易,每年的成交额达6000亿元,其市场活跃度居广东镇级首位。
转型在即
经济重镇呼唤新动能
历史的商贸基因沿袭,让大沥成为资本和市场趋之若鹜的投资乐土。出生草根、实业起家的沥商,也成为南海乃至广东重要的营商力量。兴海、兴奇、坚美、华昌、伟业、凤铝等一批当地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也擎起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大旗。
然而,依托“马路经济”而起的专业市场,多以现货、现场、现金交易为主,无论是产业发展质量还是呈现的业态,都日渐与大沥的区位优势与发展需求脱节,加上电商的来袭和其他城市商贸的崛起,对大沥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提出迫切的要求,也有一些专业市场已开始了谋划与探索。
12月2日下午,举行大沥镇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的和华环球贸易广场,便是广佛机电五金城老板刘伯琪的转型尝试。“最早的专业市场是简易的棚式建筑,投资少土地利用率低,产业的业态也比较低端。”在刘伯琪的规划下,广佛机电五金城二期便建成了一座集办公、展示、销售三位一体的新型专业市场,命名为广佛国际五金机电会展中心。2013年5月,同属刘伯琪公司旗下、位于大转弯的和华环球贸易广场奠基,如今这座高达180米的建筑已落成,成为南海东部的新地标。按照规划,它将成为集大型展贸中心、商场、高级写字楼以及超五星级国际酒店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体。
而商业嗅觉敏感的凤池装饰材料市场,也于2014年开始走上了会展之路,现在已发展为“一年三展”的规模,分别对接广州各大国家级行业展,曾创下4天汇聚客商25万人次的纪录。“凤池展一个约20平方米的展位价格达到3.9万元,单价比广州的大展馆还高,但是依然一位难求,因为这里能吸引到专业买家来,这也充分体现了会展在这里的需求。”南海区铝门窗五金装饰行业协会会长黎国敏说。
“接下来要突出‘商贸’这个优势,深度挖潜、提效扩能,唱响‘做生意,来大沥’口号。”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为佛山市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积极赋能,一方面要积极对接“互联网+”,植入现代物流项目,打造专业市场“升级版”,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做实会展业,打造商贸大沥“极致版”。
发力会展
开启产业城市新梦想
在大沥专业市场集体谋划升级的紧要关口,在主政者迫切希望大沥凝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节点。2019年,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动工建设。作为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最后一个挂牌的地块,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不负大沥人十年的坚守与等待,从一开始便带着“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的荣耀而来。
实际上,这也是与当前国家、省、市、区的发展导向相顺应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七大任务之一,其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重点。2019年南海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平台;支持大沥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过去几十年连接广州与佛山的广佛路,以马路经济的形式全面带动了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构建起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体系。2019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拥有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家具制造业等十二个百亿级集群产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表示,作为一个如此高产的城市,南海确实需要一座会展中心,依托本地产业资源举办产地展。
在广佛地区已经有较多大体量场馆的当下,体量较小的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反而因灵活而更具可能性。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强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应做好专业化细分展,满足精品高端需求寻找自己的蓝海,打造小而实、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会展中心。
经历了前期的探索与研究,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也形成其独特的发展思路:通过中国安全产业大会的举办,把南海打造成全国安全产业“先进技术的发布地”;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同时特色打造时尚类、精品类、文创类的活动;深挖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培育功能的会展型活动;围绕周边多个专业市场,打造细分领域的高端精品展,以高端精品展助力专业市场,促进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
深度融合
打造多样化城市精品展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到来,也增加了周边专业市场的信心。环球水产交易市场位于广佛路边,是全国最大的鲜活水产交易市场。市场总经理龙学平告诉记者,鲜活水产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虽然这些鲜活水产看起来很“家常”,但其实行业内每年都会涌现一些“新品”,要获得最新的业内信息,参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每年他们都会去参加中国(青岛)渔业博览会、广州国际水产养殖及种苗展、湛江的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等。
“如果在家门口就可以举办专业展,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同行前来参展,对我们巩固市场在业内的地位很有好处。”龙学平表示,除了借助高端载体举行展会,他们也考虑在市场内做一些常态化的展览,并注入一些文化旅游元素,如建设供观赏的海洋馆等设施,把市场打造成商贸与文旅结合的新地标。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郑玲玲透露,会展中心计划于明年第二季度开业,在落成后将围绕专业市场打造高端精品展,以“数智化+实体展”的新时代会展运营模式,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为专业市场引流,促进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也将坚持“城市+产业+会展+商贸”的路线,利用会展产业本身的特性,与当地的制造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深度融合,把外来资源与本地产业结合,激发本地产业活力和动能。
对于明年开业之后的活动,会展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铺排中。“目前我们12个月份的主题基本上都铺满了,既有会的部分,也有展的部分,会的部分重点在于搭建产业科研与信息交流平台,而展的部分则希望为本地优质产业,搭建与专业买家资源对接的平台。”郑玲玲说,目前引入的展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为产业服务的行业类展,一类是为生活服务的民生类展,已经确定的题材包括建材、动漫、汽车、茶叶、婚庆、文旅等,内容比较丰富和多样化。
而在其重点打造的安全产业版块,除了办好安全产业大会和相关的行业展外,会展中心还计划围绕“安全”主题,打造一些有趣的可体验的安全类活动,让市民既能了解到一些安全产品,也能收获到一些有用的安全知识。
精彩观点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应做好专业化细分展,满足精品高端需求寻找自己的蓝海,打造小而实、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会展中心。
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
要突出商贸这个优势深度挖潜,一方面要积极对接“互联网+”,植入现代物流项目,打造专业市场“升级版”,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做实会展业,打造商贸大沥“极致版”。
环球水产交易市场总经理龙学平:
如果在家门口就可以举办专业展,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同行前来参展,对我们巩固市场在业内的地位很有好处。
南海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郑玲玲:
我们其实就是树林里面的一颗种子,它的土壤非常的肥沃,周围这些树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养分,我希望将来这个场馆能够长成一棵大树,结出来的果实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文/珠江时报记者赵艳丽通讯员刘成黄海黄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