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 南海有何门道?
高瞻远瞩抢先布局,积极牵手龙头企业,出台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全面推进“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0月19日,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举行。

■11月10日,第七届王者荣耀城市赛半决赛在南海狮山举行。参赛队伍现场激烈角逐四强。

■东风汽车与佛山仙湖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燃料电池车型,在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上亮相。

扫码一下详见更多精彩内容
今年10月19日举行的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发布了重磅消息:被誉为全球氢能“奥运会”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WHTC)将在佛山南海举行。
目前,南海的氢能产业已拥有爱德曼、广东探索、济平新能源、广顺新能源等50多个项目,形成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南海已经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和国外媒体观察中国氢能产业的重要风向标城市。
今年8月,人人体育集团总部项目落户。由人人体育一手打造的王者荣耀KPL战队GK俱乐部也随之落户南海,使佛山成为广东省内继广州之后,第二座拥有KPL战队俱乐部的城市。电子竞技,一个兼具人气吸引和盈利能力的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在南海正一步步“掀起盖头”。
无论是氢能产业,还是电竞产业,都是南海区精准招商,“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积极推进“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鲜活注脚。
为何要发展新产业?
挖掘新蓝海抢占新高地
发展新经济就是要敢于“无中生有”,敢于用好的创意去“点石成金”。
若干年前,如果把“氢能”、电竞这些时髦名词与擅长生产制造的南海连在一起,或许有些难以想象。
以氢能产业为例,南海氢能产业是在没有技术、没有氢能人才、也没有氢源的情况下,依靠招商引资、政策激励等措施打造出的一个产业集群,是“无中生有”的产业代表。
“南海早在2009年就开始接触氢能了,但当时只有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并不成气候。后来每座城市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都在培育新兴产业,储备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南海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在寻找新能源产业发展突破口时,跑遍了国内外学习考察,也请了很多专家进行论证,发现当时的全国氢能产业还处于朦胧状态,很多地方对氢能也还不了解。2014年,南海参与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后,经过层层探索和实践,对氢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结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业态发展以及南海当时在燃料电池空压机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我们最终下定决心重点发展氢能产业。”回顾发展历程,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梁柱荣感慨,发展新经济必须要有前瞻性眼光,培育新兴产业实属不容易,一定是要政府的强力统筹引导和投入的魄力。
事实证明,南海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今,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各地角逐的“香饽饽”,越来越多城市布局氢能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苏州、成都、重庆等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而在国外,12月9日,丰田汽车公司全球正式发布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丰田汽车公司创建氢能源社会的起点。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海氢能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已从国内“红”到海外,在全球形成一定知名度。7月,《日本经济新闻》网站以《中国打造燃料电池产业之城》为题,报道了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南海区已经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国外媒体观察中国氢能产业的重要风向标城市。
无独有偶。电子竞技也成为近年来南海“零基础”成长起来的产业“新秀”。
“电子竞技这一集科技、竞技、娱乐、社交于一身,拥有独特商业属性与用户价值的新兴文化产业,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具体而言,将在品牌建设、资源汇聚、文化传承创新三个方面推动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电子竞技产业突出的“吸睛”和“吸金”效应,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已经着手布局推动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南海区同样对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18年起初步制定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电竞产业发展上抢得先机。
如何在“无”中发现“有”的机遇?
清晰的产业思路高效的招商引资
能否在“无”中发现“有”的机遇,寻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取决于思路的转变,眼界的开拓。要抢得先机,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自身成熟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准确把握。
近年来,南海区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撑起南海经济大厦未来的“四梁八柱”。
在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之下,南海区一直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作来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全区招商工作统筹力度,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主要领导亲自抓重大招商活动,多次带队到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北上广深等国家和地区推介营商环境;全程跟进氢能、安全产业等国字号产业大会的筹办,确保大会成功举办;完善区直重大项目招商联动机制,要求区经促、科技、金融、发改、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为重大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在重大项目咨询、评估、审批等环节上紧密沟通,增强项目引进的决策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来,南海更是坚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围绕“双百”目标(即新引进工业项目实际落地投资额超百亿元,新引进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百个),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引入及落地建设,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外溢资源。其中,南海区三次举办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动员活动,持续举办FBC智能制造中日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招商推介会,促成包括腾龙湾区数据中心(110亿元)、平谦国际(105亿元)、百事食品、徐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南海,平谦产业园实现签约拿地即开工,钟南山团队领衔的安捷大健康产业园竣工启用,一汽-大众汽车高尔夫下一代(GolfA8)车型技术改造项目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全面投产,还有南新无纺布、东丽膜科技、本田、旭硝子等一批内外资企业增资扩产,为南海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为了获取更多信息与资源,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全球招商网络,并聘请既熟悉国内外情况、又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项目信息收集能力的招商顾问。”南海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局经济运行科科长石黎祥介绍。
仅以今年以来,南海区就利用上海、深圳、东京等招商办事处吸引高端经济要素进驻,与多个银行、招商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签订招商合作协议,继续深化国内外重点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南海区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带队到深圳、上海、北京,进一步承接深圳、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项目。截至10月底,仅深圳招商工作团队累计调研访谈企业71家,其中表达外溢意向的有29家,接来下将筛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对接。
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南海区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0个,拟投资总额342亿元。
新兴产业怎样成为发展的中流砥柱?
释放政策红利提供高效服务
通过牵手龙头企业、创新招商机制等,目前南海区已落地、生成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如何以这些项目培育新兴产业,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终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南海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展开了诸多探索。
首先是政策“开路”,推动产业集聚。目前对于“两高四新”,南海区已陆续出台了多份政策,包括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南海区促进医卫用非织造布及关联产业发展工作措施》,促进高品质服务业集聚的《南海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扶持办法》,扶持安全产业发展的《南海区促进安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及旨在奖励引荐项目的《南海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通过产业政策红利,推动产业集聚。
“我们的氢能产业之所以能迅速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影响力,与南海‘六个一’的系统部署有密切关系。‘六个一’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以氢能产业为例,梁柱荣表示,南海区的氢能产业扶持政策不仅出台时间赶在全国前列,而且当时扶持力度之大同样位居全国前列。在大力出台扶持政策的同时,南海全力以赴面向全球开展招商引资,积极营造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环境。
创新而高效的服务则是南海区发展新经济的另一法宝。
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由南海区与万洋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将重点引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两高四新”产业项目,打造成集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制造业集聚平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5月5日,万洋众创城一期项目动工,从拿地到正式动工,只用了5天时间,而二期项目仅用了4天时间,再次刷新“南海速度”。“从5月5日动工,到12月12日封顶,一期项目只用了7个月时间,比我们项目建设8个月的平均速度还要快一个月,这既书写了万洋速度,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优良营商环境的南海速度。”万洋集团副总裁杨凡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争取早竣工、早投产,在增加就业、税源供给方面释放巨大企业能量。
为“南海速度”点赞的还有平谦国际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监、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超。据了解,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项目5月28日申请加入模拟审批项目库,6月15日向区行政服务中心模拟审批入件,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该项目所有审批事项,比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快半年省了5个月时间。
“南海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服务,相信未来我们引进的项目也会感受到这一点。”陈超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李春妹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