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康园论坛12月11日~12日在丹灶举行
专家学者畅谈文脉传承发展

■文化气息浓厚的康园。 珠江时报记者/李阳摄

扫码一下 详见更多精彩内容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阳通讯员/叶迟华林静媚)12月11日~12日,丹灶镇第十七届康有为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四届康园论坛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名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位学者齐聚丹灶康园,从“康有为的成长环境:丹灶历史文化研究”出发,围绕丹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历史名人等分议题展开研讨。
大咖齐聚丹灶为市民送上“思想盛宴”
今届康园论坛阵容强大,主办方邀请了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国信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刘正刚教授,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繁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主任衷海燕教授等,以及来自北京、河北、江西、广西、贵州以及广东等地区的16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
康园论坛采取分组讨论形式,议题更为丰富。论坛围绕丹灶历史文化、丹灶社会经济、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明清南海基层社会形态、明清南海礼仪与秩序、丹灶历史名人等六大议题进行研讨。每项议题又细分为多个主题报告,包括《丹灶的葛洪传说及其历史价值》《明清丹灶经济史概说》《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景观变迁及其空间转移》等,内容颇为精彩。
据悉,今届康园论坛富含丹灶气韵,研讨内容古今通融,掀起了一场文脉传承发展的“头脑风暴”,为南海市民献上“思想盛宴”。
留住城市文化底色打造“三生融合”高地
康园既是市民的“打卡”之地,又承载着丹灶的文化记忆。实际上,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丹灶探索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注重传承和利用城市的文化基因,让历史和文化更多地以实体的方式呈现,留住城市的文化底色。
有人说,丹灶镇是广佛的后花园,让在广佛打拼的人能走入青石陌巷,体验生态园林气息,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丹灶,你既能在康园“穿越”到“有为”年代,感受到康有为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也能欣赏“一岛两湖十里片区”,还能探寻有为水道,领略乡村芳华。从丹灶城区出发,来到工业园区,仿佛穿越一般,你还能感受到现代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回首过去五年,丹灶为高质量全面发展增加了全新的注解——推动城市、产业、环境协调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高地。
如今,在有为精神的浸润滋养下,丹灶这座城市正不断散发出历史文化与现实交融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