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2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 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 4家企业和 12个班组获奖
    • 巨头再扩产 助力打造医卫用产业集聚高地
    • 影响力事件和人物等你推荐
    • 佛山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加强巡查监管 抓实安全生产
    • 近九成参评企业被评为“蓝牌”
    • 提振文化影响力 激活城市创新力

    第A02版:要闻

    • 树立南海质量标杆 深化质量强区建设
    • 发现问题及时改 时刻绷紧安全弦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 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 补办不动产权证公告

    第A03版: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50亿元招商项目集中落户九江

    第A04版:今日南海

    • 桑园围 跨越900年的守护
    • 桑园围工程也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第A06版:今日南海

    • 桑园围 见证沧桑巨变

    第A07版:品读狮山

    • 提振文化影响力 激活城市创新力

    第A08版:公告

    •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关于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4:今日南海

桑园围工程也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2020年12月09日

时报快评

12月8日,佛山桑园围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使桑园围比肩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也把桑园围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佛山位于肥沃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从古至今都是鱼米之乡。但鲜有人知的是,在稻香鱼肥、五谷丰登、家园安宁的背后,桑园围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横跨南海、顺德的桑园围,自宋至今,近千年来,护卫着堤围内数十万人的生活,滋养着265平方公里土地,灌溉面积最多时达20多万亩农田。

桑园围的建设,源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勤劳、智慧。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虽然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但直到唐代仍然是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唐宋时期的先民开基创业、筚路蓝缕,面对自然灾害,逐步修建堤围,抵御洪水、灌溉农田。桑园围的修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依据山势、顺应河岸,既有利于洪水期围内积水的排出,又有利于涨潮时的引水灌溉;既节省了工程量,又充分利用水之利,而尽量避免水之害。桑园围整体的设计,以及各种灌排渠系及人字形水闸的精妙之处,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桑园围也带给围内人民丰厚回报,至明代中期,桑园围所处区域的南海、顺德已经成为珠三角最为富庶的区域,其税赋占到珠三角8县的一半还多;清代,更成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经过近千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如今的桑园围是一个由围堤、河涌水系、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的灌排工程体系,仍在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桑园围是人民群众的杰作,也记录了各级官员、乡绅、有为之士的担当精神。北宋广南路宪张朝栋,目睹了洪水给居民造成的巨大灾害,上书请示修建堤围,得到批准。时任工部尚书何执中主持,在西樵山沿西、北江两侧筑起了两大防洪土堤,三年施工,终于建成。明洪武年间,九江堡人陈博民组织之下,兴建了桑园围历史上著名的堵塞倒流港水口工程,解决了桑园围的历史性难题。万历年间,甘竹堡人黄岐山以石固堤,重修鸡公围,乡民感激,称该段堤防为“黄公堤”。明崇祯年间,南海知县朱光熙捐献俸禄,修建溃决堤段。在风俗淳厚的南海、顺德,修堤、赈灾、捐款,逢有大事难事,总有急公好义、不畏艰难的人物站出来勇于任事、救急解难。千古高风,史籍屡现。

由小段河堤开始,最终发展成绵延近百公里的一体化灌排工程体系,桑园围的历史,也是人们同心同德、携手发展的历史。从元代开始,桑园围一带已经陆续建起小低堤围,把原来的堤围连接起来,展示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协作。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桑园围发生大水,决口二十余处。顺德县龙山堡绅士、翰林院编修温汝适提出必须联合南海十一堡、顺德三堡共同出资修筑,得到了广东布政使陈大文的支持。随后成立桑园围总局,负责通修工程的实施。这标志着桑园围开始作为整体性的区域水利工程开始进行管理。桑园围的概念、范围及其工程体系、管理体系,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桑园围继续发展,1953年修建官山水(船)闸并培修樵北大围后,桑园围与樵北大围形成完整堤防体系。1985年,正式命名为樵桑联围。

桑园围,可以说是一个在农耕时代,人类充分发挥智慧、勇于担当、携手发展的象征。在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这种因应形势、发挥智慧、携手合作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南海和顺德,佛山各区,在各自担当、勇猛精进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师法古人,携手合作,共同开拓更大的天地。

(仲声)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