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2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 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 4家企业和 12个班组获奖
    • 巨头再扩产 助力打造医卫用产业集聚高地
    • 影响力事件和人物等你推荐
    • 佛山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加强巡查监管 抓实安全生产
    • 近九成参评企业被评为“蓝牌”
    • 提振文化影响力 激活城市创新力

    第A02版:要闻

    • 树立南海质量标杆 深化质量强区建设
    • 发现问题及时改 时刻绷紧安全弦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 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 补办不动产权证公告

    第A03版: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50亿元招商项目集中落户九江

    第A04版:今日南海

    • 桑园围 跨越900年的守护
    • 桑园围工程也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第A06版:今日南海

    • 桑园围 见证沧桑巨变

    第A07版:品读狮山

    • 提振文化影响力 激活城市创新力

    第A08版:公告

    •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关于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1:要闻

佛山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0年12月09日

珠江时报讯(佛山日报记者/谈飞洋通讯员/陈超全)孕育蚕桑经济、滋养岭南文化的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昨晚,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在线上会议中公布了这一消息。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佛山桑园围将由此走进世界视野,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标志。

佛山桑园围位于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属于中国古代河口三角洲大型基围灌排工程,近千年来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至今仍保障着6.2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和防洪排涝安全。

我国水利、文化等学术界一致认为,桑园围的建立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历史,是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也见证了珠三角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中国东部经济区的拓展和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

佛山桑园围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历史文化遗存最多的项目。

据悉,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体系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其中,灌排工程体系由围堤、古河涌水系、古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非工程遗产包括与桑园围相关的碑刻、文献、水利管理与水神崇拜建筑设施,以及古桥、古树、古井等相关水利文化遗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表示,佛山桑园围的灌排工程型式具有独特性,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突出,至今仍发挥不可替代的水利功能,佛山为我国完整地保存了一个传统基围水利的活化石。

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是对灌溉工程遗产最好的保护。据介绍,我市将系统推进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的科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将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发展,助推灌区农业经济文化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介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佛山桑园围外,此次一同入选的国内项目还有福建天宝陂灌溉工程、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白沙溪三十六堰。至此,我国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共23项,遗产类型最为丰富。

(相关报道详见A04~06版)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