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高质量融合 大沥发力“先行区”
立足优势、片区发力、全面发动,大沥将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



▲创客小镇效果图。

扫码一下 一图读懂大沥如何勇当城乡融合先行者
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新时期省委、省政府赋予南海的历史重任。在南海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学习会的次日,大沥镇以一场大会,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与承诺。
如今,《大沥镇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方案指出,大沥将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根据大沥的计划,到2022年,城乡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基本实现土地结构性大调整,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大沥的总体发展目标就是城产人融合。”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将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大沥打造成为城市靓丽、产业高端、环境优美的高质量发展之城。
立足优势
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
如何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是大沥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大沥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极点,是广佛全域同城化的融合区、桥头堡,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刘浩文表示,大沥有25公里边界与广州接壤,商贸往来十分密切。因此,大沥要集中精力、担当作为,努力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等方面大做文章。
接下来,大沥将把握历史机遇,在广佛新城规划建设中找准发展定位、担当重要角色、扛起发展大旗。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广佛新城建设。以黄岐、盐步为核心,在广佛“1+4”高质量融合发展实验区基础上,大沥将着重推动广佛两地生态、产业、交通、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共建广佛融合示范区;以建设海北新城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海北片区7个重点项目(目前2个已出让)、1300多亩土地的改造,从而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建设进程。
刘浩文表示,大沥要发挥广佛新城“主战场”优势,实现“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让边缘地区变成中心区、工业园区变成现代产业园区、普通城区变成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同时,发挥广佛新城“大平台”优势,促进“深圳科技+佛山制造”以及“广州人才+佛山平台”的融合。“我们还要学习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在补贴、住房、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全力将各类高端优秀人才吸引来大沥‘落地生根’,提升大沥的人口质量、发展质量。”刘浩文说。
此外,大沥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位于南海千灯湖城市中轴。这条全长12.8公里的城市轴线,其中有7公里在大沥。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千灯湖城市轴北延建设工作。对此,刘浩文表示,接下来需继续对标桂城,高标准建设大沥城市中轴,实现南海城市中轴的大沥段和桂城段无缝对接、无差别对接,推动产业过河、城市过河、环境过河。
片区发力
根据各自特点承担升级“使命”
11月30日,位于桂和路两侧、占地355亩的创客小镇奇槎片区,完成了全部的拆除工作。这是大沥中轴迎来的又一新进展,也为南延过河迈出坚实一步。
南延过河,东进广州;商贸大沥,智创新城。在大沥镇镇长游剑锋看来,实现这个路径,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东、中、西三大片区将要根据各自特点,承担起不同的“使命”。其中,东部片区以治理提效能,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南海区委区政府推动“广佛新城”打好基础,高质量提升商贸大沥。中部片区以更新出效果,以城市更新推动南海城市中轴崛起。西部片区则以培育产效益,以南海区委区政府“十百千”计划为契机,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社区。
要实现这些蓝图,其中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硬骨头”便是土地供应问题。对于这个土地开发强度达到80%的地方,要持续保持较强的发展后劲,就必须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三旧改造“要空间”“要发展”,成为了大沥的必然选择。
坐拥27个农村社区和上百个村级工业园,大沥本身具备非常丰富的“三旧”资源。今年,大沥按照“年内拆除整理1万亩村级工业园改造土地”的要求,“拆除一批、改造一批、升级一批”的思路,对该镇111个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在任务压力下,大沥镇城市更新办挑起重担、担当作为,完成了10033亩拆除整理工作。
如今,大沥还将重点放在连线改造和连片改造。通过推进连片产业用地集中管理、统筹开发,今年大沥将建设2个超千亩连片产业社区。同时,还以项目化推进东、中、西片区融合发展,打造容量大、配套强、环境美的城市发展板块。加快3个旧城区活化提升,积极探索旧村改造新模式,努力实现人口集聚、土地集约、资源共享,力争2020年内启动旧村居意向改造项目6个。
围绕“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的发展思路,大沥接下来将继续把村级工业园改造、旧村改造、旧城改造作为“主战场”,进一步向“三旧”要创新发展空间、生态文明空间、优质生活空间。
全面发动
凝心聚力营造幸福之城
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是大沥的使命与承诺。刘浩文表示,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以挂图作战、履职档案、暖心工程等举措,激发党组织“火车头”带动效应,在园区改造、招商引资、社会治理、环境提升等方面调动全社会力量,共促城乡融合,进一步推动大沥高质量发展。
三旧改造后,土地整理好了,“装”什么成了最需要思考的问题。12月2日,大沥将举行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届时将发布大沥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还有多个项目签约进驻。这正折射了大沥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思路。未来,大沥将加快产业升级,引入新材料、创意产业、安全产业、医疗健康等一批“两高四新”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大沥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以产业提升、项目落地为导向,建立招商项目清单和台账,努力“搬大树回家”,落实“沥商回家”计划。
产业不断提升的同时,大沥也将继续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抓典范、树标杆,将节点变亮点,通过串点成链、接链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抓好城市中轴、广佛新城、海北片区、百里芳华四大片区的建设,打造产城人融合的样板。
在乡村环境提升方面,大沥还鼓励各农村社区多想办法、多挖空间,以推动乡村振兴、花满沥城为契机,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沿路扩绿等方式,建设更多的社区花海、口袋公园、街心公园。此外,大沥有100公里的水道,活水文章大有可为。因此,大沥要求涉河社区持续做好水体治理,争取今年内全面消灭黑臭河涌,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规划设计,全力推进碧道建设,营造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
大沥镇位于广佛全域同城化核心区,人口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面对社会多元结构,如何统筹各方、解决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是大沥镇委、镇政府一直关心的工作重点。大沥注重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解决交通拥堵、城市“六乱”、建筑“两违”、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营造安全和谐社会环境。此外,还通过开展“市民议事厅”“城市面对面”“巡城马”等品牌活动,倒逼部门作为、群众自觉、企业配合,进一步打造平安大沥。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通讯员关艳娟刘成邓倩茹
城乡融合之路大沥这样走
推动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优化,构建城乡空间集聚新格局
国土空间布局
1
建立城镇空间高标准发展机制。
2
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布局机制。
3
健全工业用地集约发展机制。
4
建立农业空间连片集聚机制。
5
构建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机制。
6
深入推进广佛新城建设。
7
加快建设城市中轴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
土地制度改革
1
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3 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
4 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产业结构优化
1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机制。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4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5创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
强化环境系统治理,构建城乡生态品质 同步提升新格局
环境系统治理
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3完善生态环境联动监管机制。
健全基层治理服务体制机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基层治理
1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机制。
2提升数字化城乡一体发展水平。
3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管机制。
4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5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制图/彭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