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四川凉山教师到南海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

■与会人员观摩南海外国语学校的机器人课程活动。(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罗炽娴通讯员/张海云)11月17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凉山教育帮扶会东县支教团一行人,参加了会东县校长和教师南海外国语学校培训基地的首期开班培训仪式。来自会东县10所学校的79名骨干教师观摩了学生文艺汇演、武术操、社团活动等,深刻感受“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
南外学子尽展“新六艺”教育成果
现场,南海外国语学校学子大显身手,管乐合奏《爱我中华》《威廉退尔序曲》道出了少年心中的拳拳爱国心;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一舞《出水莲》让人陶醉不已;日语配音《大雄的玻璃鞋》令人惊叹于南外少年的外语能力……会后,与会人员还一起观摩了南海外国语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书法、绘画、机器人、武术、各种球类课程、英语街活动……从听觉到视觉,南外学子尽展“新六艺”教育成果,引来与会人员的一片称赞。
在首期开班培训仪式上,校长黄新古回顾了四川凉山教育帮扶之旅。工作室先后派出六位老师前往15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带动对口帮扶学校教学、教研和管理水平迅速提升。
2020年10月,工作室团队送教凉山,走进会东县第二小学、会东县第三小学、民族中学、野租乡中心校四所对口帮扶学校,开展5次交流研讨活动,举办3场大型专题讲座,给野租乡中心校捐赠138台口风琴,向四所学校共捐献40万元教育爱心基金。
在两年时光里,帮扶学校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民族中学学生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会东二小学生人人都会一门乐器、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会东三小人人都参与一项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项特长,野租乡中心校学生也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学会用口风琴演奏三首曲子。
会东县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全万在会场提到,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对会东县帮扶的大力支持,感谢黄新古校长工作室一行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六艺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大凉山深处,学校的教学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教育扶贫托起大凉山的希望。
双向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全面
这是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基地黄新古校长工作室与会东县教体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首次迎接会东县教师前来交流学习,正式打开了双方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交流学习的新局面。
黄新古表示,今天首期开班仪式后,学校将搭建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全面的双向交流活动,引领凉山每个孩子“翻过那座山,趟过那条河”,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根基之所在。”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表示,在凉山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南海区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同课异构、跟岗学习等方式助力凉山州会东县教师专业成长,同时高度肯定了黄新古校长工作室为教育扶贫所做的努力。
“从选派骨干教师远赴凉山支教,到亲自带领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捐助40万爱心基金再到双方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增强交流互访,扩大教育帮扶的辐射范围,黄新古校长工作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示范帮扶,为教育扶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院长胡淑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