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南海的“幸福密码”是什么?

■在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用三个关键词,分享南海的“幸福密码”。

■11月18日,南海区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小城成本,大城资源,生活在南海的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幸福之城,南海遇见。11月18日,“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并发布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佛山市南海区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这是继2017年、2019年登榜后,南海区第三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当天,南海还获得“2020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荣誉称号。
屡登“幸福”榜,南海的幸福“底气”来自哪里?论坛上,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用“产业富民”“民生惠民”“文化润民”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南海的“幸福密码”。
产业富民 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老板”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
1981年,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抬着6头烧猪、10坛双蒸酒,带着100万响的鞭炮和烟花,敲锣打鼓来到全县首个“万元户”徐才家中,和村民们开席饮酒,这就是南海历史上曾轰动全国的“敲锣打鼓贺富”。
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藏富于民,这些都是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南海在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海人敢为天下先,探索出一条从农业化迈向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县域经济“南海模式”,使得南海成为居民最富裕、老板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据统计,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176亿元,区域综合实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场主体超37万家,也就是说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老板”。
一座幸福的城市,不仅需要相当高的GDP总量,还需要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发展中更具“获得感”。南海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爱护,向来是倾尽心力的。
特别是今年以来,南海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连续推出“稳企十五条”“复工复产十条”“稳外贸十条”等纾困政策,有力推动复工复产,多项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
与此同时,南海凝聚全区力量坚守实体经济,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码重点平台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措施,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上半年,广佛荟、利泰集团总部、三龙湾(南海)天空之城、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50个超亿元项目纷纷落户南海。
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发展中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2019年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南海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81元,比上年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6.9%的GDP增长速度;机动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平均每3个人拥有一辆汽车。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南海殷实富足的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南海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为增强城市幸福感起到了决定性支撑作用。
着眼明天,南海将继续聚焦两高四新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滩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要素,集聚更多高端资源,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创造更多幸福。
民生惠民 小城成本,大城资源让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
每到周末,南海区桂城街道翠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是热闹非凡。自2019年9月起,这里设立了一个新市民学堂,在里面可以学习煲汤、粤语、剪纸等佛山文化。“每一期活动都爆满。”翠颐社区党委书记关绮珠说,开设该学堂目的是让新市民及其子女深入了解佛山传统文化,增强对社区、对城市的归属感,致力打造“熟人社区”。
这是新市民融入幸福南海的一个生动缩影。一座城市是否能让人幸福,要看她是否能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
2019年,佛山市常住人口增量达25.3万,排名全国第五,其中南海新增人口达12万,占全市48%,且每年呈上升态势。“是什么因素吸引人们选择南海、定居南海?我想就是幸福感。”论坛上,顾耀辉如是说。
城市的幸福感是一个主观感受,在人口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用“脚”来投票,选择留驻在一座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宜居宜业的城市。很显然,南海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逐梦想、寻觅幸福的一方热土。
作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南海,行政边界与广州无缝接壤长达92公里,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南海与广州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商贸往来和人员流动。特别是2010年广佛地铁开通以来,大大密切了两地的交往,如今广佛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54万人以上,名副其实的“广佛同城、南海先行”。“可以说,在南海既可拥有一线城市的商务与居住环境,又可享受二三线城市的高性价比服务,属于典型的‘小城成本、大城资源’。”顾耀辉分析道。
从区位方面看,南海坐拥佛山机场、佛山西站,紧靠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南站,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宜家家居、永旺梦乐城、佛罗伦萨小镇、万达广场等知名商业中心,航空、高铁、高速、地铁、港口一应俱全,高端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应有尽有。在南海,人们能享受一流的商务配套和居住环境。
从教育方面看,南海涌现出石门中学、南海中学、南海实验中学、南海外国语学校等一批标杆学校,高考各项指标达到了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水平,“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金字招牌在珠三角地区颇负盛名。从医疗方面看,近三年来南海每年在医疗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引入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省级高端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办医,拥有15家公立医院,其中6家三级医院(含3家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级前列,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南海又是一座现代都市中的市井之城。在南海,人们除了能享受大都市的繁华便利,也能享受小城市独有的“慢”,处处充满人间烟火气——现代与传统融汇交集、相得益彰,既有高楼林立、商贸繁华的现代都市气息,又有古村落棋布、小河流水的岭南传统印记。在这里,广府生活习俗保存完好,叹早茶、赏粤曲、行花街、游夜市,是南海人民别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缩影。
文化润民 为南海深深根植幸福基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南海自秦朝设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素有广东“首府首县”美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南粤“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南海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孕育出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叶问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以及粤剧、南狮、桑基鱼塘等大批优秀的文化成果。
人文兴,则城兴;人文美,则城美。正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南海持续繁荣和魅力永驻,为南海深深根植了幸福的基因。
“秉承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海锲而不舍‘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让城市因文化而幸福。”顾耀辉表示。
围绕打造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一方面,南海大力推动文商旅创融合发展,积极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成功引入宋城·佛山千古情、虎牙直播等文化产业龙头项目,在目前拥有42家博物馆、艺术场馆基础上,又大力打造100个展示新中国百年历程的博物馆;另一方面,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烧番塔、赏灯会、舞火龙、赛龙舟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受到全民追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全面小康,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小康;城市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幸福。在岭南文化的浸润滋养下,“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包容”成为南海人的鲜明特点,使得南海能够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姿态广泛吸引全社会各层次的人才,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南海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幸福之城,南海遇见。遇见南海,遇见幸福。
正如顾耀辉所言,幸福之于南海,是物质的富足、生活的味道、记忆的留驻,也是前行的动力、铿锵的步伐、奋斗的热血。构筑幸福之城,南海一直在努力奔跑、奋力前行。
乘着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的热浪,南海将继续乘风破浪,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全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幸福之城建设,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持续增强,不断探索和开启让城市更幸福的新时代密码。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南宣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