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建立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黑臭水体攻坚战提速增效
23条河涌消除黑臭通过验收

■乌篷船在清澈的里水河上摇曳。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朱嘉泳)验收及格率达82%!截至8月底,里水28条城乡黑臭水体已经有23条整治通过验收。里水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少不了良好的制度,其中“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今年,里水水环境治理频传好消息——三号涌、牛屎涌、泥蒲涌、北线涌等城乡黑臭水体陆续整治达标并顺利通过验收,为展现梦里水乡最美风貌奠定了良好的水环境基础,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治理目标,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
为按时保质高标准地完成今年的治水目标,早在年初召开的水环境治理务虚会上,里水镇河长办协同其他职能部门针对2020年面临的挑战和攻坚任务做了深入分析和研讨,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落实措施,建立的“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为里水镇今年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实施和治理效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由水环境分管领导牵头,河长办常务副主任主持,根据工作需要每一到两周召开一次,着重解决在水环境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以“一盘棋”思想,强化系统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加快里水镇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每次例会召开前,由河长办向各个部门搜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每周河涌排查记录,将所有问题汇总后,统一在会议上提出讨论。
例会通知相关部门必须到场,各方共同协调解决方案,现场拍板定责,并及时反馈当前各项工作进展,逐一对账。会后,由河长办将会议主题、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汇总,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形成工作台账,强化跟踪督办,直到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里水镇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起从收集问题、讨论问题、协调问题到督促落实、过程跟踪、回应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良性闭环,促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速增效。
该负责人表示,河长办统筹下的“水环境工作周例会制度”不仅能集思广益,提出有效及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还能提高各部门协同工作的责任感、节奏感和透明度,夯实治污责任,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今后,里水镇河长办将继续统筹抓好四源共治和攻坚两大流域治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加快组织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改善里水镇水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环境。
■整治案例
多部门发力保障红泥涌整治及时推进
红泥涌沿岸由于厂房违规搭建霸占涌道,导致河涌无法开展清淤工程和管网截污工程,工程停摆不仅阻碍治污工作的有效推进,也无法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河涌黑臭问题。
该问题从5月在“水环境工作周例会”上正式提出,到7月完成对红泥涌违建的清拆,共经历7次协调和进度追踪。最终由水利所牵头,组织安监、环保和蓝湾公司与涉事企业及房东开会沟通,明晰清拆方向,加快清拆进度。同时,蓝湾公司对红泥涌区域的污水接入井进行标识,7月底前由环保办组织现场会,协调厂企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
在多部门共同发力下,最终保障了红泥涌整治工作的及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