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树品牌 “和教育”润人心
里水镇和顺第一初级中学以“和乐课程”统领五大工程,以“和文化”呵护师生成长

■和顺一中校长叶俊为新生讲解孔子故事。 见习记者/刘伟鹏摄

■和顺一中学生马永琰(右二)参加2018年RoboCom青少年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创意挑战赛。

■和顺一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感谢学校‘和教育’,给了我们最好的舞台;感谢学校的‘和文化’,为师生营造了最好的精神家园。”昨日,黎荣霞老师收获了一本意义非常的证书,入职刚满三年的她被评为南海区“优秀班主任”、和顺第一初级中学“和馨教师”。
在和顺第一初级中学(下称“和顺一中”)第六届“和馨教师”表彰活动上,该校68名教职工获得表彰。他们乘风破浪、善爱善教,甘当学生领路人,是一班有追求、有理想的追梦人,是“和教育”的探索者与践行者。
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和顺一中十年创新课改,初心不变。以“和乐课程”建设为统领,打造了“和美德育”“和悦课堂”“和馨教师”“和爱家校”“和雅校园”五大工程项目,创建了具有浓厚“和文化”气息的“和教育”特色品牌。细细品味,和顺一中的“和文化”就是一幅天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如同一幅沁人心田的墨香,在眼前徐徐展开。
师徒结对育人才“和馨教师”平台助教师成长
昨日,李梓晴收获了“和馨优秀班主任”荣誉,捧着证书的她笑容满面。作为佛山市优秀班主任,李梓晴从教5年,当了4年班主任。从一名新手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深受家长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她?
“从到学校报到之日起,一直到现在,学校里都有师傅带着我,帮助我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李梓晴说,任教第一年,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对她没有过多的“信任感”,曾让她感到无奈。
幸运的是,她在和顺一中“青蓝工程”“班主任工作室”等平台得到前辈们的指导,从备课时PPT的制作,到课堂上的知识点渗透,再到主题班会课的策划……李梓晴快速掌握了教育教学技巧,曾经“鸦雀无声”的课堂变得“热闹欢愉”,她也逐渐成为了学生们的“好伙伴”,其近4年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近几年,随着像李梓晴老师一样的新生教师力量不断注入,和顺一中教师团队变得更有活力,特别是资历高的教师前辈们更有动力了。和顺一中校长叶俊说,学校每年都开展“和馨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师徒结对,明确师徒双方的职责和权利,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师傅”和“优秀徒弟”。
南海区“师德标兵”、里水“善教”楷模、和顺一中“和馨教师”莫小娟老师就是青年教师眼中的“优秀师傅”,她是历史科组组长,拥有丰富的带新经验,毫无保留向青年教师队伍传授教学经验,经常会邀请青年教师来到自己课堂一起学习交流,还经常旁听青年教师的课,并为他们指正不足。
“作为师傅,我会根据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缺陷,指导他们把知识难点梳理,把相关内容讲清讲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莫小娟说,她会组织青年教师一起备课,提前把课堂内容做成PPT,一起研讨完善,让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让学生享受到轻松、有趣的课堂。
正是有赖于一支有追求、有理想、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和顺一中成为了一所市内有口皆碑的公办学校,化学、政治、历史科组被评为“佛山市示范教研组”。
10年课改初心不改“和悦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
“体现教学品质的主战场是课堂,我们要大力培养有思维有创新能团结合作的新型未来人才,让学子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价值、享受快乐。”叶俊表示,教师发光的舞台在课堂,学生吸取知识的土壤就是课堂。和顺一中10年前就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志在让课堂更有趣,让学习更有效。
和顺一中从“先练后教,层级递进”,到“两环三进”,再到“和悦课堂”,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课堂之前的晚自习,教师将教学案发给学生,通过教学案上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初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发现问题,以便下一节的课堂上集中解决难点。
“三进”是指三个层次,分别是从学会知识,到获得能力,再到灵活应用。按照认知规律将三个层次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模块、每一节课乃至每一张教学案中。
和顺一中打造的“和悦课堂”是“和而不同,愉悦共长”的课堂,重在一个“悦”字。除了传授知识,还会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悦”。教师则在这过程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孩子得到愉悦的学习感受。
一份35题的试卷,答错了25题,相信很多老师见到后,内心难免“上火”。莫小娟老师对此却很淡定。“我更希望学生学会自我成长。”莫小娟并没有训斥、冷落这位“差”学生,而是专门留意该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开小差。课后,她“偷偷”把试卷交还给学生,并让他反思这份答卷;然后再利用晚修时间跟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莫小娟平静耐心的教导下,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此后对学习也逐渐“上心”了。
10年课改,初心不改。和顺一中坚持聚焦课堂,优化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和解决问题,启发和激励师生思考,实现教学共长,构建“和悦课堂”。
鼓励多元化发展“和乐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经过多年的探索深化,课堂改革让和顺一中的教学品质稳中有升,“和悦课堂”激发了教师们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一节节“和悦课堂”,就构成了和顺一中的“和乐课程”。这是一套可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和顺一中特色的大课程体系,在国家基础课程下,形成“文明人”“世界人”“生态人”三组课程群。
叶俊介绍,这些校本课程既考虑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拓展,同时还兼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乐学乐做中和谐发展,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素养。
和顺一中学生马永琰是今年的佛山中考高分屏蔽生,他非常喜欢学校的课程设计,认为系列课程扩大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学生能够体验到机器人、无人机、绘画、篮球等兴趣课程。日常学习当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往多学科上发展,让我们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马永琰说,和顺一中的课程设计能充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据了解,该校已开设了花语文学社,数学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航空、航海模型小组等10多个社团,配以18门“和乐课程”校本课程,七八年级轮流开设,学生自由选择。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和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在丰富多元的课程中舒展个性,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长的喜悦。
近几年,和顺一中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国家级奖项227人次,省级奖项184人次,市级奖项173人次,区级奖项404人次。此外,该校教学成绩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连续三年中考重点率位列南海区公办初中前茅,2019年中考总平均分夺得佛山市公办初中第一,邓子彤同学成为佛山中考高分屏蔽生;2020年中考马永琰同学成为佛山中考高分屏蔽生。
深化课改创标杆擦亮“和教育”特色品牌
走进和顺一中的校园,你会发现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很多,而且非常有特色,“和”文化墙、生物地理园、农耕文化基地、自动取阅读书亭……每一处都是景观,有如大自然般和谐,“和文化”早已融入“和雅校园”的每个角落。
这些年来,和顺一中开创性地以“和乐课程”改革为统领,打造了“和美德育”“和悦课堂”“和馨教师”“和爱家校”“和雅校园”五大工程项目,创建具有浓厚“和文化”气息又具有特色的“和教育”品牌。
在“和教育”的引领下,和顺一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和谐的氛围,充满着教育的智慧。在和雅校园中,教师陪伴着学生从桑基鱼塘到农耕实践基地,感受自然生态的美;从“三室一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平台上,教师与教师之间亲密合作、相亲相助;在“和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感受温暖对话、心灵交融……和顺一中倡导的“和教育”,既有制度的规范,也有人性的温暖,师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被信任。“和教育”带来的文化自信,正在和顺一中师生内心深处慢慢生长,成为师生前行的力量
“每次看到学生开心地跑过来和我分享趣事,我心里就感到很满足。”李梓晴说,对学生的责任心,对学校的热爱,是支撑她一直前进的动力。在她看来,“和教育”不仅给学生打造了乐学的环境,也让老师们找到了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和教育”以文化深入人心。学生们在校园里浸润三年,“和教育”理念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如黄锦波、袁静贤、邓嘉颖等,学有所成之后都纷纷回到母校当教师,他们看中的就是母校不断深化的“和教育”品牌。
“初心不变,和而不同,追求卓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教育已经成为佛山市区域教育品牌,未来要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特色教育品牌。”叶俊表示,接下来将通过科组、备课组建设,大力培养专家型、创新型教师,不断深化“和悦课堂”改革,以课程为特色抓手创特色教学标杆,以更高品质进一步擦亮“和教育”特色品牌。
2020年和顺一中中考成绩单
●马永琰跻身全市前100名,成佛山中考高
分屏蔽生;
●里水镇中考总分前10名和顺一中占10人;
●690分以上7人;600分以上260人,高分
段人数比率62.4%,在南海区公办初中里名
列前茅;
●上石门中学、佛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三所优质高中分数线(含指标生)102人,上线率达24.5%,位居佛山市公办初中前茅,创中考历史新高;
●和顺一中达第一批录取高中普通生分数线的人数328人,上线率78.7%,位居佛山市公办初中前茅。
和顺一中近五年教研成绩概览
●2015年,张元有老师获得广东省物理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一等奖。
●2016年,王树芳老师区级课题结题并优秀通过。●2017年,曾芷滢老师获南海区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最佳演讲能力奖。
●2018年,黄锦波老师荣获佛山市第六届物理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一等奖;叶洁茹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
●2019年,吴春梅老师在广东省中学物理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彭淑莹、朱健斌、陈泽漫等老师在南海区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见习记者刘伟鹏通讯员江建繁图片由通讯员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