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8月1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坚定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为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打造全国首个优质建筑企业聚集示范区
    • 强化风险排查 筑牢疫情防线

    第A02版:重点

    • 推动“三个转变”铸就“南海建造”品牌

    第A03版:重点

    • 聚集优质企业 打造产业“航母”

    第A04版:城事

    • 足不出社区 悦享文化之美
    • 深耕大湾区 提升高端金融后台服务
    • 中考第三批 录取分数线公布

    第A05版:深度

    • 乡愁的味道 振兴的名片

    第A06版:脱贫攻坚

    • 昔日与世隔绝 今朝共奔小康
    • 佛山西站运营3周年 片区市容市貌日益改善

    第A07版:文明城市

    • 制止饮食浪费要“说”更要“行”
    • 员工入职培训 强调文明用餐
    • 2.7万元相当于大半年工资 这位保洁员捡到后完璧归赵
    • 助力西站忙暑运志愿服务暖人心
    • 狮山镇建成 15个母婴室

    第A08版:时事

    • 用爱照亮留守儿童通向梦想的阶梯
    • 播撒善意 收获感动
    • 7月生猪存栏 同比增长13.1%
    • 南海桂城公共停车收费新消息
    • p38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6:脱贫攻坚

昔日与世隔绝 今朝共奔小康

佛山力量助全国最后通公路行政村脱贫驶入快车道

2020年08月18日

■阿布洛哈村如今变化翻天覆地。

海拔3891米的阿布泽鲁山,比机拉日看了33年,也爬了33年。贫穷像山顶的氤氲,曾经长期笼罩在这位彝族汉子与乡亲的头顶。

2020年6月30日,全长3.8公里的进村公路通车,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作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行政村,驶上脱贫增收的快车道。

比机拉日的生活有了新奔头。他卖掉过去出行必不可少的马匹,买了一辆摩托车,开始到县城寻找务工机会。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布拖县工作小组及时送去“致富经”,用佛山力量帮助村民解决发展经济的后顾之忧。

卖马换车奔向新生活

八月清晨的阳光,洒在阿布泽鲁山南侧,阿布洛哈村变得热闹起来。

比机拉日走出家门,跨上摩托车,去布拖县城买生活用品,顺便看看有无务工机会。“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能骑车出村进城。”比机拉日笑着说,现在骑车10分钟出村,2个多小时就到县城。

阿布洛哈,彝语意为“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生活在这里,抬头是崇山峻岭,脚下是峡谷深渊。

“以前进出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山路,一条是水路。”比机拉日说,山路从海拔670米的西溪河岸,徒步4小时攀爬阿布泽鲁山,到海拔2650米的乌依乡客运站;水路就要顺着山坡走到金沙江支流西溪河谷深处,通过溜索到对岸,然后徒步2小时到达通车的公路。农耕需要的化肥农药、学生需要的课本教具、村民需要的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家家户户都有马,外出驮货物,村里运粮食,马是最重要的工具。”

改变发生在2019年,国家投巨资建设阿布洛哈村进村公路。今年道路通车后,村民出行方便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比机拉日卖掉马匹,新买一辆摩托车,不时外出寻找新的生计。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担惊受怕。17岁的且沙史日现在拖觉镇中心校上学,没通公路之前,即使学校放假他都很少回村,因为翻山越岭三四个小时比较危险。“山路很陡,脚下就是西溪河峡谷,一不小心就会摔跤。”现在这样的经历一去不复返。自从6月30日公路开通后,且沙史日已经乘坐摩托车回家两次。

“终于有了24小时热水的家”

且沙史日家的新房子建在公路旁。这是一栋两层结构的小洋楼,白墙青瓦,楼顶还有明晃晃的太阳能热水器。且沙史日乐呵呵招呼记者进屋,边走边介绍家里情况。

“一楼是客厅、爸妈的卧室、厨房、洗手间,二楼是我们兄弟四人的卧室。”且沙史日说,以前住在西溪河岸半山腰,六口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房间里更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因为没有热水,冬天洗衣服、洗澡都是问题。

得益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且沙史日父母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今年公路通车前,告别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楼,政府帮助购买了床、沙发、电视、洗衣机等,还免费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洗澡太方便了,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且沙史日拍着大腿说:“终于有了24小时热水的家。

今年23岁的阿达么友杂也住进了集中安置点的新房,还开起了村里第一间小卖部。“通车前做修路队的生意,通车后外地来的顾客更多了。”阿达么友杂对未来充满期待:“交通方便了,村里计划发展旅游业,所以我想出去学家政或餐饮,将来能在村里打工或创业,为两个孩子准备教育金。”

“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阿达么友杂早年一直在外打工,还曾在佛山顺德勒流务工。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她对佛山的印象更好了。

阿布洛哈村通车前后,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布拖县工作小组主动送去“致富经”。工作小组组长蔡明忠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后,决定从养殖业入手开展帮扶,投入30万元帮助村集体建设集中牛圈猪圈,发展养殖业。此外,还协调企业与阿布洛哈村签订购销合同,承诺包购包销村民的农特产品,帮助村民解决发展经济的后顾之忧。

这与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的想法不谋而合。“集中养殖既能帮助贫困户增收,又解决分散养殖带来的环保问题,为村里今后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吉列子日高兴地谋划着:接下来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确保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吉列子日说:“佛山从生产、销售两端对阿布洛哈村进行产业扶贫。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现在改良核桃、花椒等品种,并且新引种了脐橙。”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不落一村一人

公路修通后,从布拖县城开车前往阿布洛哈村,只需要1个半小时。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路的尽头就是阿布洛哈村。

只有当你从布拖县城坐上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爬升,左手边是看不到尽头的高山,右手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再兜兜转转几十个弯,穿过两段漆黑的隧道,最后坐在绝壁之上的阿布洛哈村新房里,这句话的味道才慢慢体会过来。

记者跟随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布拖县工作小组进村的那天,正巧半路遇到其他村子修路,一行人顶着热辣辣的太阳,步行40分钟进村。当隔着山涧,第一眼看到这座小山村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更加清晰起来。

阿布洛哈村共65户253人。就是为了这65户,各地扶贫干部接续奋斗。2013年,村里通电;2016年,自来水管入户;2017年,村里通网;2020年,村里车路双通。

就是为了这65户,出动米-26重型直升机吊送挖掘设备进山,靠炸药一点点炸,破碎机一块块“啃”,历时一年在悬崖峭壁凿出3.8公里公路。

就是为了这65户,佛山扶贫干部反复攀山越岭去调研,送去致富项目。

到阿布洛哈村采访,我们更深深体会到: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所在。

策划统筹/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吴礼晖曾庆斌

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路帅陈宁静王骏

图/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王伟楠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