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8月0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405113306

    • 现役军人结对帮扶“老班长”

    第A01版:405113307

    • 南海开通全市首条爱国拥军公交专线

    第A01版:405113308

    • 16项阅读活动邀您共品书香

    第A01版:405113309

    • 核酸检测支援队7名先遣队员抵港

    第A01版:405113310

    • 巧用5G技术助力防汛抢险

    第A02版:重点

    • 利剑出鞘 让法律落地生威

    第A03版:关注

    • 贫困户种花四年 住新房开小车
    • p26

    第A04版:关注

    • 全民爱入樽

    第A05版:城事

    • 立足本土产业 打造会展“蓝海”
    • 严管厚爱并重 收获辅警认同
    • “低糖”电饭锅效果怎么样
    • 既比知识抢答又拼实操能力

    第A06版:镇街

    • 既添新城配套 又留原乡味道
    • 发现流浪犬出没 拨12319联系收治
    • 16支队伍共赴“篮球之约”
    • 遮挡车牌上路男子被扣 12分

    第A07版:405813324

    • 深挖红色资源 传承革命精神

    第A07版:405813325

    • 孝德湖公园游客中心恢复开放

    第A07版:405813326

    • 党员带头自拆违建

    第A07版:405813327

    • 营造文明旅游环境擦亮西樵旅游品牌

    第A07版:405813328

    • 最美家庭分享家庭相处之道

    第A08版:视野

    • 狂风暴雨来袭 2个台风接连生成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关注

贫困户种花四年 住新房开小车

在南海区住建水利局的帮扶下,云浮市枧岭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

2020年08月03日

■枧兴南药种植示范基地。

■枧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孔旭其。

■在枧兴南药种植示范基地,贫困户正在种植大肉姜苗。(受访者供图)

沿着蜿蜒的乡道进入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青山巍巍,宁静秀美。从高空俯瞰,山上的梯田宛如一条条绿带,舒展而美丽。走近细看,齐腰高的化橘红、青翠的百香果、蔓地而生的南瓜等作物生机勃勃。这是枧兴南药种植示范基地,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枧岭村是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71户共181人。从2016年起,在南海区住建水利局的精准帮扶下,该村大力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业,把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枧岭村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涨到2019年底的13440元,村集体年收入也从0跃升到超10万元。

造血 从一座山开始

艳阳下,枧兴南药种植示范基地一片忙碌,30多个脱贫户分工合作,争分夺秒把田间采摘下来的南瓜、百香果分拣、打包、装箱……这些农作物销往南海、广州等地。

谁能想到,这眼前繁忙热闹的示范基地,在4年前竟是荒山一片?

枧岭村曾是全国著名的砂糖橘种植村,2013年,黄龙病出现,砂糖橘树连片死亡,大量山地被丢弃闲置,农民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变化始于2016年。在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枧岭村成立枧兴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由5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38户贫困户和药业公司共同组建,实施“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药材公司”的合营模式,开展南药种植项目,并与云浮颂春药业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回收协议。

基地一期占地约400亩,其中300亩用于种植化橘红,其余100亩以种植铁冬青、百香果、大肉姜、南瓜等短期作物为主。目前,短期作物进入了丰收期,并以消费扶贫的方式销往南海等地。而化橘红则预计明年部分收成,全面收成后预计为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约2000元,村集体将提留10%的收益。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驻村第一书记孔旭其介绍,驻村工作组还引入“白鸽养殖项目”,采用“经联社+公司+贫困户”合作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保本+每年10%收益分红”的协议,可使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50元,村集体每年获得9万元的租金收入。

产业多元化了,村民增收的路子也宽了。“以前种的东西卖不出,没奔头,现在销路有了,我还能领工资和分红,日子过得美美的。”脱贫户何水连说,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她种的花生、大米等都有了销路,除了自家种地,她还打散工,一天有80元的务工收入,再加上入股产业项目的分红,每年收入差不多有2万元。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孔旭其说,接下来将依托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农业观光、鲜果采摘、生态休闲等旅游综合项目,打造集“赏、玩、食、购、娱”于一体的“一、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带着村民一起奔小康。

致富 从带头人育起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4年前,黄日波是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那时候,他的眼前一片黑暗:父亲生病,有2个年幼的儿女要养,自己靠打散工度日,生活饥一顿饱一顿。

2016年底,随着驻村工作组的到来,黄日波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是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虽然生活穷苦,但他思想觉悟高,脑子灵活,好学肯干。”孔旭其说,驻村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为黄日波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并帮扶他5万多元,用于养猪和种植小盆栽。

“这份信任,我不能辜负,我一定要做出成绩。”黄日波说,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他到外地学习交流种植技术。其中,第一书记孔旭其还亲自牵桥搭线,帮助他与业内精英建立联系,包括养殖专家、种植户、经销商等。“孔书记对待贫困户,就像亲人一样,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总是全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黄日波说。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黄日波的园林种植场已小有规模。他兴致勃勃地算了一笔收入账:种植场共7亩地,栀子花一年开两季,可种植14万棵栀子花苗,每棵花苗利润约1元,也就是说年利润可达14万元。

从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黄日波的生活已焕然一新。“以前房子是泥瓦房,现在是小洋楼,小汽车也有了,是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黄日波说,虽然他富了,但他不能忘了乡亲。从去年开始,黄日波开始雇贫困户帮他干活,还积极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养花育苗。

数读 枧岭村脱贫攻坚成效

●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低于4000元增加到13000多元;

●村集体年收入从0跃升到10万元,预计到2021年底可达到年收入12万元;

●初步形成南药种植合作社、乳鸽养殖、乡村旅游等3个产业;

●先后建成近30公里的硬底化道路,竖起近200支路灯,为贫困户改造新建和修缮30间瓦房、新修建11个屋内厕所,打造了滑石村新农村示范精品村。

●枧兴合作社近几年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完成“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包括建设1500米硬底化道路及护栏、路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水肥一体化滴管、100立方米大型水池和药池、管理用房等种植设施,是云城区内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村合作社,现正申请省级示范合作社。

●2020年投入帮扶资金约35万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村委办公楼、村前扶贫广场、党建文化广场和“一河两岸”景观,村委办公和村民活动环境焕然一新。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通讯员张琼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署名除外)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