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夏东社区以建设省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提升乡村颜值和文明程度
党员带头敢碰硬 共建和美新乡村

■夏东社区党员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通讯员供图)

“孔溪焚香亭,古老的文明,映月湖畔的美景,触动我心灵,鲤鱼跃射斗,吉祥的兆头,鱼米之乡好地方,年年大丰收,尚礼夏东,我的中国梦……”这是桂城夏东社区的“村歌”——《尚礼夏东》的歌词,这张“有声名片”,用音符描绘出一幅蕴含淳朴民风的画卷。
要打造一个文明乡村,光靠“嘴上功夫”可不行,真抓实干才是硬本领。近年来,夏东社区以建设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党员群众齐参与,环境整治不停歇,打造乡村美景的同时,更将文明的种子深植于民心,让文明生活成为造福子孙的宝贵财富。
党委重视
社区专门成立“振兴办”
作为桂城首批乡村振兴工作试点社区,夏东社区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先行者”。“这项工作必须要做,而且是必须现在做,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动起来?”夏东社区党委书记张孟达说。
夏东社区下定决心向乡村乱象“动刀子”,全面提升社区“颜值”。社区结合乡村振兴、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等重点工作,拉开大力整治的序幕,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两委一社干部及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确定整治任务,以“三清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我们以‘书记挂帅、全员参与、逐个攻破’的工作机制,召集人员一起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另外社区还特别调派人手成立了振兴办,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张孟达介绍。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社区多次召开班子会、干部会议和代表会议,做好宣传,要求支部书记、党员起到模范作用,影响身边人参与进来。
啃硬骨头
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
2019年5月至7月底,夏东社区对辖下5个经济社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首先从五房沙、三洲经济社入手清理和拆除,紧接着二洲、涌口经济社,最后是孔溪经济社,完成了居民住宅区第一轮全面“洗村”,共清出垃圾杂物4094吨,拆除占用集体用地乱搭乱建2599平方米。在取得第一阶段成效后,社区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向工业区推进,8月至9月底全面对各工业区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清出垃圾杂物2160吨,拆除占用消防通道乱搭乱建3744平方米。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启动阶段,我们也碰到很多难题。”张孟达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有“够硬、敢碰硬、讲方法、做彻底、有担当”的精神,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为生态、产业优质发展打下基础。
乡村振兴要啃硬骨头,就要求党组织有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党组织要牵头突破城乡发展难题,强化城市化意识和对乡村振兴发展阶段的认识,找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发展的特点和要点。打造积极善为的社区班子,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机制,把党建贯彻落实到各线工作各个环节之中,最终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时不我待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目前,夏东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社区并肩作战的格局,加快推进工作力度和速度。以“抢地战”为例,在社区、城管、查治部门完成清理任务的基础上,市政覆绿、整治花草树木工作也及时跟进。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认领绿地、树木等,发动群众做好日常维护和监督。
除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夏东社区还投入600万元,对村委会广场、三圣河畔、孔溪村、三洲村和五房沙村进行环境提升。其中包括入口景观改造,一河两岸护栏改造,沿线旧房修葺,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铁腕查治“两违”行为,补齐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在上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开了个好头,但在抗疫阶段出现了‘回潮’现象,如何巩固上阶段的胜利果实,及时推出长效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回馈服务群众功能、提升群众大局观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引领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张孟达说,目前夏东社区对标映月新城规划发展,紧紧抓住机遇主动融入高、优品质发展,为群众谋幸福。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曾蓉通讯员杨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