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路上坚持创新与突破

刘基洋 职务: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设备主任工程师 事迹:善于解决设备维修中突发的疑难杂症,带领团队完成多项自主研发创新项目,获市区多个行业的技术能手、技能人才称号,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1项已授权。
“等领导批下方案,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马上可以升级云功能了!”在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下称“志高”)的大城工匠室内,记者见到了刘基洋。一年前,在这里,他带着团队,利用一个月的工余时间,研发出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流水线生产数据化,如今他正计划推动系统上云端。
7年间,刘基洋从一名普通维修员成长为主任工程师。他认为,要不断“传承”和“创新”,在技改路上敢于突破。
通过技改提高企业效率
刘基洋是一名不善言辞、腼腆憨厚的80后,在志高工作的7年间,他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从一名一线维修员成长为主任工程师,也成了设备技改项目的“发明家”。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生产线智能检测系统、空调裸机搬运机械手等多项自主研发创新项目。其中,线体精益技改项目成功使设备故障停线率从10%下降到5%,设备故障时间同比下降50%,车间单条生产线生产效率由180台/小时提升到220台/小时,提高22%。
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基洋对技改的专注及其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例如解决车间生产和设备维修的难点和痛点——商检房小车跳电问题,他通过一个月在现场的观察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碳刷与导线连接处接触不良。于是他提出采用一体式碳刷解决小车问题的方案。又经过连续3个月的跟踪对比验证,小车的跳电故障率从20%下降到5%。
刘基洋就这样细心发现了车间里的技改问题,从细节着手,日复一日推动精益生产,在解放设备的“生产力”。这些年来,由他主导的技术改造项目16个,为公司创造和节省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而他个人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
开创公司自主研发设备先河
“让工友们干得再舒服点,让生产效率再高一点。”这是刘基洋推动技改项目的出发点。2018年,他发现当成品室外空调机生产完成后,要把空调从工装板抬到纸底托上,一台空调净重大概30公斤左右,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合力完成,工作强度大、员工流失率高。为此,刘基洋开始研发可以代替人工搬运的设备。
刘基洋研发团队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敲定。为了保证机械手的精度准确到0.01mm,刘基洋放弃了国庆假期,加班调试机械手,通过不断的模拟运行,最终保证每次机械手运行均达到0.01mm的精度。第一套机械手从设计到安装和调试共用了4个月,他成功开创了志高自主研发设备的先河,既为公司节约5万元的人工费用,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降低了采购设备的成本约15万元,还为公司创造了20万元的经济效益。
分享技改经验传承工匠精神
近期,刘基洋跟公司申请将之前研发的生产线智能监测系统升级云功能,监测系统不仅能自动化,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远程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从制造到智造,不是单纯靠个人手艺好,得需要团队。”在刘基洋看来,每一项技改或研发都离不开同事的支持。他乐于把学习和维修过程中领悟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分享给团队成员,并带领他们累计完成了150台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且全部投入正常使用,共节约用工50人,减少用工成本约200万元。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欧林菊通讯员贺子珍图/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