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出海”破势扬帆

李光远 职务: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迹:43岁创办了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在海工行业领域砥砺前行,研发的升降系统、锁紧系统等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多项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多次打破国外对海工产品的技术垄断。
“出来这些年,都是一帮兄弟在拼,我们就是想做好它!”谈到创业,李光远直率地说。
2007年,43岁的李光远与合作伙伴创办了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锁紧装置、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到海上风电安装运维平台,他带领团队多次攻破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垄断。
不惜成本专攻技术
2001年,李光远已是中船集团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分厂厂长,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然而将到不惑之年的他,却突然做了一个让大家感到意外的决定——与志同道合的几个伙伴一起“下海”。
“我们都是技术出身,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李光远说,创业团队成员不仅拥有行业技术,还能整合资源,让不同的技术优势强强联合。李光远带着团队,在2007年拿到了来自中海油的第一笔订单——研发生产海上平台锁紧装置。
之后,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锁紧系统、悬臂梁滑移系统、环梁提升装置升降系统等陆续研发成功,其中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打破国外垄断,获评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佛山时隔10年后再次拿到一等奖。
升降系统是整套平台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李光远带着团队投入了2000多万元,花了一年半时间研发。为了让系统所需的齿轮达到符合的特性,团队专门找到世界最好的钢厂炼钢,一批又一批拿去磨成齿轮,进行极限的破坏性试验,齿轮崩坏了就要研究问题,并重新去炼,整个项目损耗在硬件上的费用就达1000多万元。
“所有的技术、设备都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试错,从无数次失败走过来的。”最终,国内最先进的升降系统被李光远团队打造出来,之前这类系统都被国外垄断。
李光远说,科研已经成为精铟海工和他血液里的一部分,技术人员占了公司相当比例,每年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巨大。作为主要发明人,他取得海工高端装备领域的授权发明专利共64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
打造最先进风电安装平台
2017年,李光远被授予首批“南海·大城工匠”荣誉称号,于2018年成立了“大匠工作室”。“这里就是我们海工行业的研究院,研究最先进的技术。”李光远说,他带着工作室研发建造了第二代风电安装平台——自航自升式智能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龙兴业号”),去年4月已交付使用。
“投用一年了,没有出现过一次因故障而导致的罚款!”在海龙兴业号模型跟前,李光远介绍了这个产品的最大优势,每一个设计、每一个数据,如数家珍。这是中国首座采用桁架式桩腿的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最大深水作业、最大吊重、抗风抗海流强的风电安装平台,以及少数适合在广东海域作业的风电安装平台之一,为国内海工企业节省了30%的采购成本,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省风电行业和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
欧林菊图/珠江时报记者
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