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扮靓乡村 里巷留住乡愁
桂城街道夏南一通过挖掘文化特色,展现新魅力,成为网红打卡点

春日正好,不少游客和摄影发烧友纷纷来到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夏南一社区取景拍照。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碧水,低垂的榕须,古朴的小桥,走进夏南一社区文思广场,一水之隔的墙体涂鸦一下子“揪”住了摄影发烧友小马的眼睛。他迅速调整镜头焦距,对准龙舟涂鸦进行拍摄。
去年,夏南一社区被列入桂城街道乡村振兴首批示范社区和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精品示范村。一年多来,夏南一通过深挖文化历史,保护乡情美景,留住了浓浓乡愁,展现了全新魅力,成为游客和村民打卡、拍照的“网红”点。
文化涂鸦墙成网红景点
几声“咔擦”之后,小马意犹未尽,像寻宝一样跑到了河涌对面。掩藏在民居中的粤剧花旦、水墨山水、仙鹤嬉戏等涂鸦,让他兴奋不已。“这些涂鸦既传统又新潮,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小马这样评价。
目前,夏南一社区以岭南文化为题材的墙绘有13幅,包括“岭南风情”“大吉大利”“水岸生活”等作品以及最近创作的“李小龙”“大猫”等2幅作品。这些涂鸦鲜明灵动,与周边民居、河涌、小桥、绿树、广场等环境相辅相成,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乡风情画卷,逐渐成为游客和当地村民打卡、拍照的“网红”点。
“涂鸦刚上墙时,很多游客在朋友圈见到后,都纷纷慕名而来。通过涂鸦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面貌,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种尝试。”夏南一社区党委委员黎准湛介绍,所有作品的创作都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为背景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融合夏南一社区特有的水乡和龙舟文化,希望通过涂鸦展现岭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唤醒村民的乡村记忆。
“今年,我们还要建设1.2公里的滨河慢行系统,将文思广场、清风广场、龙船会、安宁桥等核心节点串联起来,让居民和游客漫步在岭南水乡中,感受浓浓的乡村气息。”黎准湛说。
深挖历史传承文明乡风
如果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涂鸦上墙,是让夏南一更有“面子”;那么,传承文脉,保护古建,讲好历史故事,则让夏南一更有“里子”。
夏南一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有“镜台黎公祠”“怀正书室”“志翼黎公祠”“陈家祠”“俊傑公(黎氏)”等5间保护较为完好的祠堂,以及石板小巷、镬耳屋等独具特色的建筑。
在村民郭焕文眼中,古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有着更多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内核。郭焕文今年80多岁,人称“灿叔”,曾参与撰写桂城地方志和文物普查等工作。在他眼中,夏南一的里巷文化非常值得挖掘和传承。
“司马里”“翰林里”“进士里”,都因明朝兵部尚书郭尚宾得名,意在彰显荣耀和鼓励后人勤奋读书、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目前,社区居委已经邀请了灿叔撰写夏南一里巷资料,并聘请了文化公司进行二次包装和挖掘。”黎准湛说,夏南一有着很多石板小巷,这些小巷古朴清幽,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提炼里巷文化,让传统文化精髓得以保留传承,从而打造具有文化、生活、生态价值的魅力岭南水乡。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