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南海区人民检察院2020年度新闻发布会
扫黑除恶群众满意率达 96.3%

4月28日上午,南海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南海区人民检察院2020年度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通报了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战果成效、典型案例等。2019年省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南海区群众对扫黑除恶安全感提升率为90.52%,扫黑除恶满意率为96.3%。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扫黑除恶办常务副主任郭炎兴介绍,下阶段,南海将围绕“深挖整治见成效,长效常治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机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
推进“三类突出问题”重点整治立刑事案件69宗
发布会通报,在重点整治方面,南海深入推进“三类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垄断农村资源,征地租地过程中煽动闹事,工程建设项目中煽动闹事或强揽工程),立刑事案件69宗,逮捕115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71亿元。
在2019年的一起建筑工程串通投标案中,公安、住建等部门联合打掉了以刘某等人为首的串通投标犯罪团伙,刑事拘留19人,查封扣押涉案资产1400多万元,查处涉案公司4间。
此外,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加大对假药、假劣医疗器械、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哄抬物价、囤货居奇等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区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查获违法口罩约29.5万个,半成品一批。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扫黑除恶办常务副主任郭炎兴介绍,自2018年南海开展专项斗争以来,全区累计打掉涉黑组织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8个,涉恶团伙163个,涉黑涉恶刑事案件立案1496宗,破案1281宗,刑拘5640人,逮捕2770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3.48亿元。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立案53宗,党纪政务处分24人,组织处理17人,移送司法机关19人。
今年“长效常治”持续加压
2020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决胜之年。2018年以来,南海通过“扫黑、除恶、治乱”并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扫黑除恶各项工作,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疫情防控期间声势不退、力度不减。
郭炎兴介绍,南海区坚持打建结合,以行业治乱为抓手,加强系统治理和总结提升,形成了一批长效机制。在行业治理方面,南海在全市率先部署开展行业乱象专项治理,司法行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12项行业乱象治理。
在机制建设方面,将扫黑除恶成熟经验做法转化为机制制度,在全市率先推出招投标改革八大措施,并先后出台了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自然资源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等政策机制文件95份。
郭炎兴表示,下阶段,南海区将继续围绕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在谋篇布局上进一步加速,加强统筹谋划,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扫黑除恶再加速;在“六清”行动上进一步加力,推动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和行业清源等“六清”行动深入开展;在“长效常治”上进一步加压,加强行业乱象整治,从源头上补短板、堵漏洞、强监管,加快“打建结合、以案治本”示范点建设,推出一批“长效常治”机制制度,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在宣传发动上进一步加温,丰富宣传形式,发动社会参与,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南海扫黑除恶有哪些亮点?
●破案攻坚再增效
累计打掉涉黑组织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8个,涉恶团伙163个,涉黑涉恶刑事案件立案1496宗,破案1281宗,刑拘5640人,逮捕2770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3.48亿元。
●打伞破网再深化
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立案53宗,党纪政务处分24人,组织处理17人,移送司法机关19人。
●重点整治再发力
深入推进“三类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共立刑事案件69宗,逮捕115人,“打财”1.71亿元。
●行业治理再提升
将扫黑除恶成熟经验做法转化为机制制度,在全市率先推出招投标改革八大措施。
●基层组织再夯实
完善三级党建网格,抓好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落实村(社区)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疫情防控和扫黑除恶防护体系,夯实基层党建根基。
●精准宣传再加强
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奖励举报有功群众84人共48.91万元,促使126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依托“新时代南海家书”开展扫黑除恶“以案说法”专题宣传,累计发行1330万份,新媒体点击量4270万。
2020年如何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
1 在谋篇布局上进一步加速
2 在“六清”行动上进一步加力
3 在“长效常治”上进一步加压
4 在宣传发动上进一步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