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作风监督 推动担当作为
南海区纪委监委出台“十项措施”,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
近日,南海区印发《南海区纪委监委关于强化监督职责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的十项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又激励保障广大干部敢于担当、聚焦攻坚、真干实干,加快营造担当尽责、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南海高质量发展。
“一个地方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在3月30日召开的十三届南海区纪委六次全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强调,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优良作风助推南海高质量发展。
“十项措施”立足实在管用、精准发力,一手抓监督执纪,一手抓关爱激励,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扎实举措,又是贯彻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落实区委“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专项行动的具体安排。
■强化作风监督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南海区纪委监委通过实施加强中心工作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政治巡察监督、开展明察暗访和“回头看”、强化派驻监督作用、推进作风监督信息化等5项措施,强化作风监督,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行为。
南海区纪委监委今年将组织开展作风整治效能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担当不作为的突出问题,贯彻重大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的突出问题以及落实重要工作中作风漂浮、精神懈怠、消极干事等突出问题,以监督执纪问责倒逼干部改进作风,推动重点难点工作突破加速。
与此同时,把机关作风、干部履职、工作效能纳入区委巡察、派驻监督重要内容,并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限次数的方式开展明察暗访,针对作风问题突出的单位,适时开展“回头看”。开设“作风监督曝光栏”,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持续敲响纪律和作风警钟。
大数据赋能让作风监督更加精准。去年南海区纪委监委搭建“智慧监督云平台”,探索“大数据+科技”智能监督取得实效,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发现个别镇街、村(社区)对民生救助资金审核不严、监管不力问题,继而推动区民政系统在全省率先启动“三项津贴”清理认定工作。
在此基础上,今年智慧监督云平台将增设扶贫领域、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补贴、行政执法权力等作风监督专题,借助大数据开展廉情预警、作风问题研判,推进作风监督智能化。
■落实关心厚爱激励干部真担当实干事
在强化作风监督的同时,“十项措施”强烈地释放出鼓励广大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敢于担当、真干实干的信号,分别从开展日常教育提醒、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深化实施履职容误、落实受处分干部关爱激励机制、落实干部澄清保护机制等五个方面,为“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体现对干部的关心厚爱。
日常教育提醒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和最大爱护。南海区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用好党内谈话、提醒谈话、廉政谈话等方式,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使干部不犯或者少犯错误。今年,南海区纪委监委将出台《谈话工作指引》,让谈话有章可循、谈出实效。
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既要“有错必纠”,也要“宽容失误”。措施明确,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行职责、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的失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担当负责。
南海将指导改革政策尚不明朗、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单位制定履职容误清单,事先评估风险,明晰履职标准,划出干事创业“安全区”。对于主观上一心为公、认真履职尽责,但仍然出现失误的,根据规定可予以减免责任。
关心厚爱还体现在对受处分干部的“拉一把”。去年以来,南海区对129名受处分干部开展教育帮扶和综合评估,激励受处分干部变“有错”为“有为”;5名受过处分的区管干部被提拔重用。
今年南海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受处分干部教育帮扶和评估任用机制。南海区纪委监委将创新跟踪回访方式,对受处分干部开展“点穴式”回访、进行回访效果评估等,不断提高回访质量。同时,联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处分期满前综合评估工作,全方位评价其综合表现,为主动纠错、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重返“舞台”创造更好的条件。
此外,南海区纪委监委对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根据需要及时为其澄清正名、主持公道;对故意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十项措施的出台,体现的是严管与厚爱结合的执纪导向,目的是推动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营造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南海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周冬平表示。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南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