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疾控中心承担起抗疫急难险重任务
严防死守 切断二代传播途径

■南海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小区开展消杀工作。(通讯员供图)
“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要追溯到发病前两天……看好检测试剂的存量,及时报备……”11日上午8时30分,南海疾控中心每日例会照常举行。南海疾控中心主任曾鸿与同事一边复盘前一天的工作,一边规划新的工作。
疾控中心作为南海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部分,肩负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病例所在疫点的消杀处置、医疗机构临床标本的检验检测等急难险重任务,是切断二代传播的利刃。在疾控中心全体战士的努力下,南海至今未出现社区传播病例。
超前预判南海防疫忙而不乱
1月21日,南海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高度疑似病例,南海疾控中心随即展开行动。样本检测、流行病学史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重点人群隔离观察……尽管任务繁重,却忙而不乱。经过连续14天的追踪调查,确认与高度疑似病例接触人员均未出现新冠肺炎病症,传染危机解除。
可谁曾想到,隔天就出现了一个更棘手的大麻烦。一确诊患者在10天前参加公司年会,与来自武汉的同事接触导致染病。期间,与该染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数多达1600人。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接触人数,都给了南海区疾控中心不小压力。
怎么办?唯有群策群力。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区的配合下,南海区疾控中心仅用时一周成功将南海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一一找回。“还算幸运,留在南海区的密切接触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曾鸿说,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哪怕是漏掉一名确诊患者,都有可能导致大批接触人员染病。
南海区疾控中心首战告捷,与曾鸿的超前预判有很大关系。原来,经历非典的曾鸿,在疫情尚在疫情发生地抬头之时,便带领团队做好准备。“从1月中旬开始,团队就开始针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展开专业培训。”曾鸿说,除此之外,1月上旬,南海区疾控中心率先购买500人份检测试剂,这也是他们处理首例病例忙而不乱的关键。
严防死守未现社区传染病例
要想彻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光有一时之功是远远不够的。
“南海出现首例高度疑似病例之后,不少同事主动取消休假、退掉机票和酒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就算是出国游玩的,也取消后续行程返回南海一同抗击疫情。”曾鸿说,连续作战20多天,从早忙到晚,大家没有一丝怨言。“特别是负责样本检验工作的同事,要是遇到样本多的时候,更是通宵加班。”
在同事眼中,曾鸿是最辛苦的成员之一。“早上到单位上班,曾主任就已经在单位;晚上我们下班了,曾主任还在单位。”同事钟曼华说,他要是工作累了,就趴在座位上歇一会。
钟曼华还说,作为专家型领导,曾鸿在南海疫情评估和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显著的成果便是南海至今未出现社区传播病例。也就是说,南海发病病例的感染来源均来自疫情发生地,并非在南海被确诊患者传染致病。
“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曾鸿说,受返工潮影响,南海防疫任务依然艰巨。“接下来,南海区全体疾控力量还将继续保持高昂的状态,加大疑似病例排查力度、做好各项防疫工作。”
文/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通讯员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