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向业态落后、产能低下、污染严重、隐患频发的村级工业园“亮剑”
破立并举 开辟南海城乡融合发展新天地
曾经以土地入手,掀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高潮,并最终跻身“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南海,在2020年伊始,再次将焦点聚焦在“土地”上。
昨日,南海召开全区提速加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全面启动村改攻坚战:2020年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2.5万亩,力争突破3万亩,用3年左右时间,让全区612个村级工业园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在2020年初始,南海召开这场特别的“千人大会”,正是向“村改”这一“硬骨头”发起攻坚,奋力闯出一条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场只有前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40年前,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南海人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纷纷“洗脚上田”开工厂、办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为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彼时,南海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突飞猛进,在集体土地上长出一座座工厂,一个个村级工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毋庸置疑,村级工业园作为南海产业经济发展的细胞,是承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南海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长期低效、污染且安全隐患频现,阻碍了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引入,严重制约了南海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南海有612个村级工业园,总用地125.97平方公里,占南海区总工业用地的44%,但产值仅占南海区总工业产值的10%,产业形态较为低端。
以南海核心区桂城为例,千灯湖片区是佛山城市化的标杆,但走出千灯湖两公里,便是星罗棋布的村级工业园,宛若两个世界,严重影响南海的城乡形态。南海区有612个村级工业园,分布在全区280多个村居,是造成南海“城不像城,村不像村”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村级工业园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的重要战场,这已经成为南海人的共识。
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履新南海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工作会议,就是“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城市治理暨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推进会,提出以“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治理和村级工业园改造带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为全省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新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只有前路而没有退路。”闫昊波表示,没有村级工业园的大拆除,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必须把拆除工作作为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首要任务,以拆开路,拆出新空间,拆出好环境,拆出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他指出,要正确把握“以拆开路”与“破立并举”的关系,在实行“大拆除”的同时推进“大建设”,全面铺开重点项目和载体建设,开辟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闫昊波还特别强调,制造业是南海的根,民营经济是南海的本。目前,相当一批民营企业仍处在村级工业园中,改造过程中要为这些企业提供新的空间,切忌“一拆了之”,也不要有房地产思维“一盖了之”。
一条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019年7月31日,南海被赋予重任: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是南海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当务之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其中,最迫切的任务是对散布全区的村级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区委区政府明确的“一个提升、两个连片”基本思路中,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的历史机遇窗口再次向南海敞开,但留给南海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通过村改把土地空间腾出来、把城市环境整治好,就难以留引好项目、好企业和优秀人才,就会错失‘双区’建设机遇,甚至错过一个时代。”闫昊波表示,南海必须用3年左右时间,让全区612个村级工业园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整治提升是否成功,是检验南海是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曾经辉煌的村级工业园因为高能耗、低产出、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落后,逐渐成为发展的包袱。从农村起步腾飞的南海,又将目光投向改革的起点,“大胆试”“大胆闯”,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闫昊波看来,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推进实验区建设的“牛鼻子”、提升南海城市格局的“突破口”、系统解决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大手术”。
改,成为摆在南海面前的不二选择。
昨日召开的这场推进大会提出,如果还继续容忍村级工业园藏污纳垢、占用大量低效用地,产业转型升级将难以为继,环境承载能力将难以为继,社会治理模式将难以为继。为此,闫昊波表示,全区上下必须一鼓作气,加力加速,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昂扬斗志,持续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奋力闯出一条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子。
实际上,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区60个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已启动项目45个,启动面积1.96万亩,其中2019年新增启动千亩以上项目9个。2019年新增完成投资额为35.21亿元,项目累积投资额为65.18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796.07亿元。改造提升试点项目累计拆除旧建筑物145万平方米,累计已完成9个试点项目。
“如果只是分散地在一个个点上作文章,南海城乡空间仍摆脱不了碎片化格局,还是会见到很多‘脏乱差’。”闫昊波直言,只有推进连片改造,才能从整体上重塑南海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才能以大空间承接大项目、好项目,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计划,2020年南海将优化调整72个试点项目,全力打造20个产业社区连片改造示范项目,按照实验区建设要求,协同推进连片乡村振兴,建设10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加快从“盆景”向“风景”转变,形成现代都市和田园乡村互融互促的城乡发展格局,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一座锤炼干部攻坚能力的大熔炉
“南海有自我改革的精神,其发展40年来,南海干部紧紧地抓住了机遇,全面推进南海发展,这里是一个出经验、出成绩的地方。”闫昊波说,站在新时期、新起点,南海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还是靠一批有拼劲、有闯劲的干部。
“村改”既是点将台,也是练兵场。面对这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排兵布阵至关重要。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的安排,不只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装,更要在人员融合、职能整合上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这是一场区镇联动的并肩作战。昨日大会上,南海提出,将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干到底”的工作机制,把区领导、区直部门负责人、镇村领导干部充实到一个个攻坚团队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履约、前期、开工、建设和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闫昊波透露,区委将选派200名以上优秀干部下沉到村改一线,确保各项工作衔接有序、高效推进。此外,区、镇、村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要派到村改工作第一线去接受锻炼、接受检验;对村改工作中有突出实绩、重大贡献的干部,要大力提拔使用。
这是一场敢闯敢试的冲锋陷阵。其中,不管是镇街书记和镇长(主任)还是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把这场村改攻坚战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亲自动员部署,亲自分解责任,亲自督查落实,亲自破解难题,还要做好统筹协调,将村改工作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紧密结合起来,与城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只有当一项项改革破冰试水,一个个“硬骨头”被啃下,方可锤炼出一批批担当有为的干部。
昨日大会上,南海七镇街主官纷纷表态,将全力以赴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其中,作为制造业大镇,狮山镇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数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狮山镇委书记林健表示,狮山镇将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的队伍,具体负责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此外,还会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赛马场”,让广大干部在村级工业园改造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
闫昊波强调,各级干部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锤炼精气神的大熔炉,在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中淬炼好作风、提升战斗力,以实验区建设的实际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南海如何打好村改攻坚战
凝聚“三个共识”
以更高政治站位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
抓村级工业园改造,就是抓重大发展机遇当前,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新的历史机遇窗口再次向南海敞开。如果南海不通过村改把土地空间腾出来、把城市环境整治好,就难以留引好项目、好企业和优秀人才,就会错失建设机遇。
抓村级工业园改造,就是抓高质量发展南海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推进实验区建设的“牛鼻子”、提升南海城市格局的“突破口”、系统解决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大手术”;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否成功,作为检验南海是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抓村级工业园改造,就是抓干部作风建设各级干部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锤炼精气神的大熔炉,在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中淬炼好作风、提升战斗力,以实验区建设的实际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把握“四对关系”
以势如破竹之势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
“以拆开路”与“破立并举”的关系
没有村级工业园的大拆除,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南海必须把拆除工作作为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首要任务,以拆开路,拆出新空间,拆出好环境,拆出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坚持“破立并举”,在实行“大拆除”的同时推进“大建设”,全面铺开重点项目和载体建设,开辟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试点先行”与“连片改造”的关系如果只是分散地在一个个点上作文章,南海城乡空间仍摆脱不了碎片化格局,还是会见到很多“脏乱差”。只有推进连片改造,才能从整体上重塑南海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才能以大空间承接大项目、好项目,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国有资产的带动作用,引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和企业积极参与村级工业园改造。
“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的关系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落后产能,大力推动工业上楼,提升产业形态、城市形态。
强化“五项责任”
以更大担当作为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
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做实具体工作机构,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推进机制。区领导将挂钩指导督查各镇街工作。
强化力量配备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干到底”的工作机制;区委将从区直各单位、各镇街选派不少于200名干部下沉到村改一线,确保各项工作衔接有序、高效推进。
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统筹利用区内各种资源,加大区镇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投入,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政策性资金,积极争取银行的政策性贴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保障重点项目合理的资金需求。
强化政策创新各镇街各部门要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好实验区这块牌子,在用好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能切实推动村改工作的创新政策;对需要突破现行政策规定的,及时梳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
强化宣传引导要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村改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一批主动配合村改的典型事例,曝光一批阻挠工作推进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对各项重要政策、典型案例、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理解和参与村改工作的良好局面。
文/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黄婷刘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