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文化”结硕果基层治理有温度
樵园社区推进创熟工作,加快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樵园社区举行红色楼长创熟尖兵分享会。
“芳姨,最近身体好吗?对小区有没有改进建议?”每天饭后,家住樵园社区凰樵假日小区的吴盛燎准时开展小区巡查工作,仔细检查每一个基础设施之余,遇到散步的居民主动上前问好,收集居民意见。“作为一名红色楼长,我们就是社情民意联络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协助社区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吴盛燎说。
推进创熟工作,是加快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今年11月,樵园社区被评为南海“创熟”示范社区。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推动党组织、街坊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良性互动,建立红色楼长队伍,构建社区矛盾多元化解体系。
推行红色楼长制带动居民自治
走进凰樵假日小区,映入眼帘的是舒适整洁的小区环境,楼层空间、花园角落等设置了休闲娱乐设施。在小区石凳上,居民们围坐在一起闲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之前我们提的步道绿化问题,现在种上鲜艳的时花可漂亮了!”“对对对,还有乒乓球活动中心,那些彩色的绘画,感觉更有活力了!”当记者问起小区有哪些变化时,居民纷纷竖起拇指点赞。
吴盛燎介绍,小区一直保持崭新面貌,“红色楼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小区居民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小区硬件设施提升建设,包括自发筹集资金30万元,开展景观河建设、二座小广场建设、增设石凳、购置篮球场健身器材和1800米排水沟改造等。
“最开心的是看到越来越多居民有意识地参与小区建设。”看着小区自治氛围渐浓,吴盛燎发自内心地感动与骄傲。在11月初,一份倡议书由他们红色楼长等力量上门动员,不到几天便获得90%的业主支持。
原来,该小区前不久完成了出入口闸门的升级、地下车库出入口装修等改造修缮项目,但发现该小区六座首层隔空层,存在木地板损坏情况以及柴油机排烟管边漏水等问题,亟需维修维护。业主委员会立刻发动募捐倡议书,吴盛燎等一行进行上门动员,最终所募捐的金额超出预期。吴盛燎认为,这有赖于通过红色楼长和热心党员的创熟带动。
“自2019年推行‘红色楼长’制以来,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社会治理新力量,他们在小区治理和‘创熟’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做到‘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街’的良好局面。”樵园社区党委书记潘樵坤说,这三年里,樵园社区探索推行“红色楼长”机制,为“创建熟人社区”工作凝聚力量,为多元力量提供社区参与平台,逐步总结出相对完善的“红色楼长”选拔、产生、培育、激励、退出机制。
据悉,通过党建引领,樵园社区以“两委”干部包片包点制度、议事协商机制、小区巡查机制、财务监督机制的“四机制”并举,持续提升小区“创熟”治理成效。其中,通过打造“党员引领+多元主体”红色楼长品牌,发出“红色楼长招募令”,挖掘了一批以党员和骨干志愿者为核心的社区能人引导各领域志愿者发挥所长,助力打造10分钟志愿服务圈;启动“社区建设”参与式培训,并组织“红色楼长”专题培训学习,增强“红色楼长”参与小区治理的能力;开展“红色楼长”接待日、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等鼓励“红色楼长”开展“亮身份”行动;定期组织“红色楼长”推优,提炼先进的“红色楼长创熟经验”,在楼长培育工作中推广应用。
如今,凰樵假日小区已成为了樵园社区创熟示范小区。
探索“135创熟”工作法激活多元主体治理效能
樵园社区辖区面积约4.2平方千米,周围商铺林立,是西樵人流集中的地段之一。“如何有效调动居民力量参与小区自治?”潘樵坤说,借鉴凰樵假日小区红色楼长创熟经验,樵园社区培育发展一支党性强、干劲足、成效好、口碑佳的“红色楼长”标兵队伍,强化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主体责任,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此外,还成立老班长“创熟”工作室,组建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特色“创熟”工作队伍,以点带面深化楼长制“创熟”模式。
“退伍军人优待证从申请、领取到激活开通,我只来一次就完成了,社区真正为我们退役老兵着想。”现年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黄汝快由衷感慨。11月22日,樵园社区调动退役军人群体的“创熟”力量,推进了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还贴心地提供上门服务,获得一众退役老兵们的点赞。
“如何将‘创熟’工作较好地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事实上,樵园社区正探索“135创熟”工作法,激活多元主体治理效能。其中,“1”为一核引领,统筹社区“熟人文化”培育;“3”为“三方协同”,多元参与老旧小区“创熟”治理模式,即社区党委协调+街坊会主导+红色楼长参与;“5”为“五位一体”,多元参与新小区“创熟”治理模式,即“社区党委引领+小区党支部主导+街坊会”“业委会执行+物业公司协同+红色楼长”参与。
2021年初,樵园社区在大排查中发现碧云轩小区因使用年限较长,小区配套基础设施老旧且不够完善,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对此,社区及时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研究相应解决措施,通过小区党员牵头、社区党委支持、居民自发管理的模式,大力改善小区人居环境。
小区党员赵英明、李权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收集居民的意见后,积极与社区协调,并成立临时业委会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李权说,现今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大大改善,尤其路灯更明亮,晚上更多人愿意在小区散步。
潘樵坤说,下阶段社区将持续深化“135创熟”工作法,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旧小区治理模式,实现小区治理全覆盖,推进党组织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融合发展、协同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西樵镇党建工作办宣传文体旅游办樵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