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扮靓这座城
走近西樵4位环卫工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西樵镇市政办表彰一批环卫服务先进单位。

■慰问组向困难环卫工人送上慰问金。

■黄美仪清理墙上长出的杂草。

■谭燕玲清扫路面的垃圾。

■罗建雪开着电动三轮车巡查片区。

■梁汉忠驾驶电动扫路车清扫路面的树叶。
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蒙蒙细雨,总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辛勤付出,默默为城市创造最美、最洁净的环境。他们用双脚丈量城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
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环卫工人。
10月26日是广东省第28届环卫工人节,记者近日走进西樵城区的大街小巷,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细看他们身上绽放的光彩。
暖心
慰问19名困难环卫工人
见证每一条街巷的清晨与傍晚,用双手清扫干净每一个角落……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环卫工人们始终在岗位上坚守着。10月26日是广东省第28届环卫工人节,西樵镇市政办当天举行了表彰座谈会,表彰一批2021年度环卫服务先进单位,并慰问了19名困难环卫工人。
座谈会上,9个被评为2021度环卫服务先进单位的外包公司获表彰,西樵镇综合行政执法办主任左家骏和西樵镇市政办主任李启锐分别为获表彰公司颁发荣誉牌匾,并与与会人员交谈,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
会上还充分肯定了环卫工人的付出,认为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维护西樵环境的干净整洁。左家骏表示,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日常维护都离不开环卫工人的努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值得敬佩。
当日,西樵镇市政办还对19名困难环卫工人进行慰问,并前往3名困难环卫工人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送上现金、礼品等。“你们辛苦了,西樵能有这么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离不开你们辛勤的付出。今天是环卫工人节,祝你们节日快乐!”现场,慰问人员向环卫工人表达谢意。
据了解,西樵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镇委、政镇府的中心工作安排,根据全镇打造全域旅游文旅小镇的工作要求,继续努力提升人居环境。
特写
黄美仪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清晨4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此时,环卫工人黄美仪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洗漱,快速穿好衣服准备出门。很快地,她便领着班组成员抵达工作地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没有抱怨、没有叹气,对她来说,这样的日子已习以为常。“在这个岗位工作已有几十年了,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黄美仪说。
“登山大道、金典广场都是我们班组成员负责的片区。”黄美仪介绍,自己是西樵城区的项目经理,平时主要负责片区班组成员的工作管理及对接市政工作,“我们负责的片区总是人来人往,周边也有很多售卖食物的店铺,为了维护城区干净的形象,我们每天都会仔细清扫。”
“我们的工作主要包含清扫、洒水、道路养护三大块,每个片区都会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作业。”黄美仪说,片区配有相应的保洁员、安全员、品质巡查员等,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而每个环卫工种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巡查员主要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如发现某个路段的清洁工作做得不到位,巡查员就会安排保洁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该路段的清洁,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节省保洁员的时间。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万家灯火时,风霜雪雨天,黄美仪从未停歇,“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多扫一扫,城市就更加干净,生活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能获益,因此我也乐在其中。”
谭燕玲
“乱丢垃圾现象少了,人们素质不断提升”
从事保洁工作的谭燕玲,至今已有10多年的环卫工作经验。走在金典广场或南海丝厂旁的道路上,总能发现她的身影。谭燕玲介绍,自己主要负责该片区的道路保洁工作,平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马路上的垃圾进行清扫,如发现污渍,也会用随身携带的水进行冲洗。
“曾经是以江浦西路那边的老城区为主,现在新城区慢慢发展起来,富盛广场和樵岭国际购物中心都是后来才开发的新商圈。”提及西樵的变化,谭燕玲说,她也算是一名见证者。在这十几年里,她见证了新城区的不断发展。“这边的商业真的越来越发达了,高楼大厦越建越多,超市商场随处可见。同时,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乱丢果皮纸屑的现象少了很多,为环卫工作者节省了不少时间。”
看着金典广场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谭燕玲说,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进程不断加速。“十几年前哪有那么多车,公交车也很少。现在不一样了,街上随处可
见小轿车、电动车、共享电动车等,光是看着马路上的车辆种类,就能感觉到西樵的蝶变。”
“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变化,以我的保洁工作为例,现在都逐步推行以电动三轮车替代手推板车,能有效节省我们的工作时间。”谭燕玲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看到城市在自己和一众环卫工作者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便感到很快乐。
罗建雪
“时代的进步,让环卫工作变得轻松”
罗建雪是江浦西路片区的环卫组长,退休后在西樵从事保洁工作,今年是自己当组长的第五个年头。她说,自己的工作主要是管理负责的片区,如发现有些路段保洁工作做得不够好,就会提醒相应的环卫工人过来清洁。
从“老三套”到现在的电动三轮车、扫路车,从步行到配备车辆,时代的发展让罗建雪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以前装垃圾使用的车辆是敞开式的,垃圾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掉出来,而现在采用的是密封式的,这样不仅能避免垃圾掉出来,臭味也不会飘散出来。”
“身为组长,除了负责日常巡查,看到地面上有垃圾,我们也会用火钳将其捡起。”罗建雪介绍,她用一根绳子将一根细水管绑在车上,用于放置火钳。“每个人的放置方式都不一样,如有的同事会用一个线圈固定。火钳方便了我们的工作,不需要下车就能将垃圾捡起。”罗建雪说,日常工作中,大家都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电动车的功能,如在作业时贴上提示牌提醒路人、车上总是随时携带一个用以提示的雪糕筒等。
梁汉忠
“看到城市变美,我感到很开心”
梁汉忠是一名电动扫路车司机,有一年多工作经验,平时主要负责开电动扫路车清扫路面。“大型扫路车进不去的地方,都需要我‘出马’,清扫一个片区一般需要3个多小时,有时刮风下雨,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梁汉忠介绍,扫路车还有喷水的功能,通过在地面喷水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降尘效果。此外,车辆还专门配有铁铲,当垃圾堆满时可以用铁铲将垃圾转移到垃圾车内统一处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老式的环卫工具或因体积过大,或因操作不便,已被淘汰。新式环卫工具的诞生,给环卫工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现在环卫工作都在向机械化转变,比以前方便太多了。”梁汉忠说。
“环卫工作很平凡,但看到城市环境变美,我就感到很开心。”谈及环卫工人对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贡献,梁汉忠笑着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练梦婕文/图珠江时报记者练梦婕陈肖玲通讯员黄美仪陈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