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 享团圆
——西樵市民讲述中秋暖心故事

▲农春玲在做志愿服务。 ▲倪健与他的儿子。 ▲张敏洁镜头下的家人共度中秋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一个追求团圆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西樵市民会如何与家人一同度过?他们又有哪些暖心回忆
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简单一餐饭◆表达节日温馨快乐
“我和丈夫在2009年5月来到西樵生活。2013年,我们在这里开了第一家属于夫妻二人的烧烤档。”住在崇南社区的农春玲是广西钦州人,在此之前一直在顺德工作,直至结婚后才与丈夫一起搬到西樵居住。
在朋友的介绍下,夫妻二人来到钱勇的烧烤档工作。2013年,由于家庭原因,钱勇不得不放弃当时生意火爆的烧烤档,他认为夫妻二人工作务实,于是提出将店面转让给这对夫妇的想法。“我们当时没有能力支付店面的转让费用,是勇哥提议让我们支付小部分作押金,有了他的大力支持,我们夫妻俩开了第一家烧烤档。”农春玲说。
农春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刚升入初中。由于自己对积分入学政策不够关注,积分不足以让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可供选择的学校相对较少。在自己开始焦急孩子的入学问题时,西樵镇融入办的工作人员来到家中,给予了她很大帮助。比如,将她纳入成为楼长、灵活上岗、就地服务等,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帮她增加积分等。
即便如此,农春玲的积分还是不足以支撑孩子成功入学。就在农春玲苦恼的时候,西樵镇实验小学的一名家长给了她指导。“听了这位家长的建议,我马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把参与考试的材料及孩子近年来的成绩提交学校,最后孩子成功考进了沙头华光中学。”农春玲说。
夫妻二人照顾着烧烤摊档的生意,每天17时就要进入准备工作,有时候结束一天工作时已是凌晨5时多。中秋节对于他们而言,与儿子和店里的员工一起在店里简简单单吃一餐饭,在空闲时间共赏明月,互道快乐,这就是他们表达节日的方式。
聚首享团圆◆就是一个生活小确幸
“我爸爸是潮汕人,妈妈是惠州客家人,他们在西樵相识相恋,所以从出生起,我就一直待在西樵了。”来自西樵社区的张敏洁说,由于父母来自不同地方,过节的方式都不一样。比如,为了使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潮汕地区一直都有拜“公婆”等习俗,每逢节假日,一家老小都会起个大早进入准备工作。相反,客家人没有那么注重节日流程,认为越简单越好,所以每次家里过节的气氛都取决于今年的节日在哪里度过。
张敏洁是西樵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是她任教的第五年。在她看来,学生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而自己则要背负起培育这些花朵的重任。张敏洁说,自己刚任教的第一年,曾经在六年级的课堂上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我的生命线”的课程。就是在那时候,她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那次的课堂上,孩子们纷纷就“自己的生命线”展开发言,有的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要在25岁的时候养一只小狗……突然教室传来一阵哭声,是一名男生在哭,男生对她说自己不想有朝一日看见父母离开了自己。这令她深感意外,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自我,没有想到一些学生竟已有了为他人考虑的认知。
中秋节来临前,为了锻炼特殊教育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的认知能力,她与特教班的老师一齐为学生开设了一堂月饼制作课程。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冰皮月饼的制作过程,从揉粉、装馅、定型,到最后的打包步骤。随后,学生亲手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中秋月饼。“看着学生在课堂上学着做月饼时的模样,我觉得这个课堂的开设意义已经超过它的初衷了。”张敏洁说。
提及中秋,张敏洁回忆起小时候总是期盼能回潮汕老家过节。在中秋当天,爷爷总能拿出潮式月饼及其他各色点心招待她,除此之外,潮汕人过中秋还有蒸芋头、吃糕仔等传统习俗。爷爷还经常带着她来到广场看小伙子们比赛荡秋千,爷爷对她说,很多优秀“年轻人”多数都从这一活动中获得胆色和技巧。
“今年爷爷的身体状况跟以往相比差了些,于是决定在这个中秋回去提前给老人过个生日,也可以趁着节假日的时间回去照看一下老人家。”张敏洁认为,今年中秋大家都回到了老家,团团圆圆已经实现了,她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爷爷的身体能越来越好,在明年能够与家人们一齐见证自己的婚礼。
乘客道祝福◆温暖填满中秋佳节
在这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倪健像往常一样刷卡、签到,查看车辆的燃油、机油、冷却液等。待一切正常后,他发动车辆驶出站台,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倪健是广西梧州人,2012年,他入职了佛山市南海佛广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樵江分公司,是一名有着9年车龄、经验丰富的司机长。目前,他主要负责从佛山西樵到广州滘口的往返路线。
提及中秋,他虽然对无法与家人团聚感到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为自己这份工作感到自豪。“一些乘客可能乘坐我的车辆回到家人的身边,在中秋佳节跟家人团聚,凭这一点我就感到很荣幸了。”在节日当天为有需要的乘客服务,对他来说就是自己的幸福时刻。
“在这个中秋,我也收获了一些小惊喜。”倪健说,自己遇到了一名经常搭乘本班路线的“老熟人”,他们在上车以后,像往常一样向自己打招呼,随后,熟客从包里掏出一个月饼,真诚地向自己道了声节日祝福。
倪健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在儿子眼里,自己的爸爸是最棒的。倪健表示,平日里儿子也总是给自己带来一些小惊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天儿子画了一幅全家福,画中一家四口在游乐场游玩,儿子笔下的人们“大手牵着小手”,而自己的形象是最高大、强壮的。
虽然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很繁忙,但倪健总会趁着闲暇之余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在疫情期间,他参与了多次志愿服务,比如,协助人们进行体温监测、登记等;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秩序的维护、辅助引导等。不仅如此,他还加入了志愿者协会,经常前往敬老院进行慰问工作。
“希望在广西老家的父母身体健康,也希望小儿子能够更加听话。”倪健说,今年的中秋跟往常一样,一家人在中午吃一顿丰盛的午饭,庆祝中秋快乐。饭后他会与老家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随后就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在他看来,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工作后,自己吃着月饼、看着一轮明月,就是过上一个相当充实的中秋佳节了。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练梦婕通讯员余泳妍林婉怡(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