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开学啦! 几招让孩子告别﹃暑期综合征﹄

■一句心语,激励孩子调整情绪,战胜“暑期综合征”。通讯员供图

■西樵中心小学学生举着自己画的情绪表情。通讯员供图
开学季到!在长达2个月的假期里,孩子是否存在以下现象:每天睡到自然醒、正餐不吃饱,疯狂吃零食、在手机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一谈运动表情就变……家长须注意!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那极可能是得了“暑期综合征”。
什么是“暑期综合征”?“暑期综合征”有什么症状?面对“暑期综合征”,有怎样的解决小妙招?
开学前后易得“暑期综合征”
开学前后,孩子们最容易被“暑期综合征”所困扰。
在大学主修应用心理学的张敏洁,目前是西樵镇中心小学“心晴小屋”心理辅导室的一名老师。平日里,“心晴小屋”内总是传出阵阵欢笑声,原来,学生们不管有事没事,总会趁着课余时间到咨询室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谈及“暑期综合征”,张敏洁老师说:“在假期里,孩子们没有了学习压力,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管束较为放松,一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有可能是紊乱的。如果在开学前,孩子没有及时调整回
上学的生物钟,仍处于放松懒散的状态,那么在回到学校后就会表现出所谓的‘暑期综合征’的症状。”
“‘暑期综合征’一般表现在中、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多,但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也会有,但他们往往会更快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快适应新学期。”对于“暑期综合征”的症状,张敏洁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会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中低年级学生可能存在担心与朋友同学的相处、高年级可能会存在过度关注外表外貌或因学习压力大产生厌学等。
游戏加互动老师帮学生减压
“腰挺直、手呈90度放在桌面上……”8月29日,在西樵镇中心小学,一群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训练正确的坐姿。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西樵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纷纷使出“高招”,在开学前后以游戏、互动等形式,将学生们的“暑期综合征”统统赶跑。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学校老师还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共性”制定了不同的“暑期综合征”赶跑计划。针对他们的“共性”,在开学第一个月,学校老师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系统筛查,或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出现压力过大等问题。对于重点关注的学生以及有需要主动来求助的学生,学校的心理老师都会提供相关辅导。
“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针对他们设计的解决方式都不一样。”拥有21年教龄的五年级教师刘彩英向记者分享她的教学经验时说,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开设了情绪管理相关的社团课,同时,通过绘本讲述、角色扮演、情绪游戏等课程,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认识情绪,体验情绪,学习调整情绪;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在开学第一周,会通过加大体育、音乐等课程,并在上课的过程中减少对知识的讲授,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性,以此达到一定的减压效果。
链接
如何巧妙运用饮食、睡眠、运动,击败“暑期综合征”
1制定正确的饮食计划
暑假里很多孩子饮食不规律。开学后三餐要开始规律起来,吃饭要定时定量,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孩子用脑较多,不吃早餐会严重影响上午的脑力活动。对孩子来说,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其次可以适当多吃点鸡蛋、核桃等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食物。
2合理安排睡眠有益健康
暑假期间,大部分孩子都处于“夜猫子”状态,经常晚睡晚起。专家建议,家长应当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帮孩子调整好心态,调整好生物钟,逐渐适应校园作息。
3适当运动除身体疲劳
开学后,在紧张的学习中,身体因素很重要。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这样就能为紧张学习提供体力保障。因此孩子应该积极参加大课间锻炼,增强体质。课间十分钟最好也不要继续坐着,可以站起来拉伸拉伸或是去走廊上活动。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练梦婕通讯员梁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