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佰华赴新疆进行医疗援助
倾情援疆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谢佰华在检查患者身体情况。受访者供图
“我是一个热血男儿,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主动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佰华坚定地对家人说。3月26日,谢佰华辞别家人和同事,随同广东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赴新疆,进行为期约一年半的医疗援助。在过去两个月,挂职伽师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的谢佰华传道授业,助力提升当地医院心内科软实力,造福当地老百姓。
克服水土不服倾情救助患者
阔别了温暖湿润、花开四季的南方,来到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漫天风沙的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谢佰华就经历了一场考验。“昼夜温差实在太大了,刚来的时候经常容易感冒。”谢佰华告诉记者,幸亏有妻子准备的常用药以及佛山医疗队的照顾,他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变化,并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
4月30日晚,谢佰华下班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婆婆胸痛2个多小时,被紧急送至伽师县人民医院。谢佰华丢下背包,快速赶到科室查看情况,只见患者脸色发白,痛苦地捂着胸口,家属神情紧张焦虑。经初步检查,老婆婆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需施行静脉溶栓治疗法。
“时间就是生命,患者患有心肌梗死,现转诊到上级医院,路途遥远,时间长,风险性更高,在这里可施行同样效果的静脉溶栓治疗,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血液流通……”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家属一开始连连摇头拒绝,初来乍到的谢佰华因语言不通,赶忙找来当地医生当翻译员,急忙又耐心地向家属讲述老婆婆病情,解释溶栓治疗的方法、好处等。经过30多分钟的劝说和解释,家属终于同意施行溶栓治疗。谢佰华带领医生团队争分夺秒为老婆婆进行溶栓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胸痛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休养7天后,精神抖擞,跟家人开心地谈笑起来,出院时还不忘感谢科室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与帮助。
看着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开心出院的模样,第一次参加医疗援助的谢佰华越发体会到医疗援疆的重要意义,“发挥专业能力帮扶提升当地医疗水平,造福当地市民群众,是一个自我锤炼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向祖国作贡献的机会。”谢佰华说。
“实例
+理论
”手把手传授医疗技术
在两个多月的援疆医疗中,谢佰华不仅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心内科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从理论到操作,手把手传授。
在谢佰华眼中,规范详细的病历不仅真实反映患者病情,也直接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这也是他狠抓紧抓科室医生们病历书写的重要原因。初到伽师县人民医院,谢佰华发现该院医生们病历文书过于模板化和格式化,缺少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情况的系统记录。他便通过一名患者从住院首日直至出院,从接诊、检查、用药、治疗手法、病情总结等各方面一一指导他们,“通过实例,以点带面逐步规范他们的病例书写,做到有依有据,详细具体。”谢佰华表示,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希望自己起到一粒种子的作用,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及理念留下生根发芽,为伽师县人民医院培养出高素质心血管专业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谢佰华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