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坚守50多天 把好基层第一道关

■狮山塘中社区党员与楼长在社区检查点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
“好的,我马上来。”50多个夜晚,狮山镇塘中社区党委书记何嘉强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凌晨两三点从居委会临时搭建的“床”爬起来,去处理社区疫情防控的突发事件。
作为社区带头人,何嘉强带领社区党委不断摸索方法,带领群众坚定信心,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一批批党员志愿者、200多位楼长也踊跃冲锋在一线,带动居民参与,始终坚守着各小区的防疫大门,把好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关”。
1月24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何嘉强就已经预感到这个春节不会轻松。他第一时间着手收集同事动向,并事先根据党员和工作人员自身优势,安排适合的岗位,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塘中社区位于狮山镇小塘社会管理处中心区域,下辖29个住宅小区,其中18个老式小区495栋旧楼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小区常住人口4.3万人,不仅居住密度大,外来人员和老人占比也高,小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比较大。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塘中社区党委建立“一二六”防疫机制,即“一核引领”强化塘中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地位;进行“两层”动员,即社区党委动员党员、楼长,党员、楼长动员群众;分六个角色“战斗”,包括观察员、战斗员、后勤员、宣传员、信息员和劝导员,众志成城,全力抗疫,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卡口值守、入户宣传、重点人员排查、居家隔离户管控……社区防疫工作事无巨细,作为社区带头人,何嘉强一一跟进,每天忙得像打仗一样。为了方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50多个夜晚,他一直睡在居委会值班室,虽然家离居委会只有800多米。“我们担心自己被传染耽误了工作,更担心传染给家人。”何嘉强说。
一线奋战战疫党旗分外红
随着疫情的发展,塘中社区只有28个工作人员,疫情防控人手严重不足。见此情景,许多党员纷纷站出来,变身战斗员积极奋战,让党旗在疫情最前线高高飘扬。
从1月28日起,党员志愿者杜志明穿上红马甲准时出现在小区出入口,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值岗,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逢车逢人必检,劝导居民做好防护,将服务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前段时间,杜志明家人的腿受伤,本应该留在家中照顾的他,却依然每天坚持在卡点值守,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社区及居民服务,守好防疫大门,是一个党员的职责,自己也觉得很自豪。”杜志明说。
党员们的付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主动参与进来。如辖区园丁新小区,200多户居民自发筹款16000多元购买防疫物资,并每周主动与楼长一起参与小区的消毒工作。
党员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人们信心越来越足。
主动服务楼长承担多重角色
对于社区防控而言,严查严防是关键。在塘中社区,18个无物业小区的防疫工作成了一大难题,塘中社区党委委员林琼欢第一时间想到了楼长。“楼长熟悉小区情况,且与居民较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居民的信息反馈给社区。”于是,林琼欢动员了25位党员楼长与骨干楼长,他们又带动近100多位楼长,携手拉起社区疫情防控网。
而张万由等楼长,针对疫情发展形势,发挥自身对小区人员熟悉的优势,变身排查员,自发组队对小区里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发现异常立即联系社区处理。
截至3月24日,塘中社区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181600小时。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不断变换身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承担起观察员、战斗员、后勤员、宣传员、信息员和劝导员等多个角色,协助小区建立完善的联防联控体系,筑牢“防疫墙”。
“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何嘉强说,从1月26日开始,塘中社区很多志愿者在防疫战线上已连续坚守了50多天,只为把好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守护4.3万居民的安全健康。
文/图见习记者李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