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摩电整治成效初显,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上牌的人多了 暂扣的车少了
“电动车载人很危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11月2日,里水镇组织公安、交警、城管、交管等部门近50人,组建摩电整治联合执法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摩电整治行动。
摩电整治关乎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里水通过加大整治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效果,从源头上杜绝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成立执法队深入最基层
“要上牌,戴头盔,载一人(12岁以下)。”当天,联合执法队以便衣巡逻和流动执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摩电整治工作,对不戴头盔、超员载人、逆行、不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等五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为了从源头上加强对摩电的规范管理,我们在市场出入口开展执法,希望有效震慑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6日,摩电整治联合执法队在里水新天地广场、大冲市场、北沙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摩电交通违法整治宣传行动。接下来,里水镇将摩电宣传整治重点从主要道路逐渐转移到小路,入村(居)、入企业、入市场,进公园、进榕树头,在辖区内全阵地开展摩电整治工作。
在执法现场,有部分违规摩电驾驶员被暂扣车辆后,需要到交警中队办理违章。与以往不同的是,驾驶员在取回车辆前,必须通过观看真实交通事故视频,牢记交通法律法规,以此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我看完都感到心惊胆战了,戴头盔真的有保护作用。”驾驶员朱小姐表示,会第一时间去上牌、买头盔,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安全驾驶。
据了解,自10月1日起,里水共派出值班人员3983人,查扣违规摩电车辆4066辆,开出罚单2199张,派发宣传单张17594张。
家校齐宣传上牌量渐增
近日,里水召开深入推进禁毒重点整治暨摩电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誓师大会,聘请了一批“校园禁毒摩电宣传小天使”助力摩电宣传工作。“我爸爸是学校的摩电劝导志愿者,我也经常向班里的同学宣传安全驾驶摩电的重要性。”里水小学学生钟浩桓表示,自从成为“校园摩电宣传小天使”后,他对交通安全法规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以自身微薄的力量向更多的同学和家长宣传摩电安全知识。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校门口的交通违法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10月份以来,办理上牌的人越来越多。”里水一摩电上牌点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里水开展摩电整治行动以来,上牌人数逐渐增加,从10月初的每天约20人来办理上牌增加到现在的每天50人左右,可见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在里水某品牌电动自行车专卖店内,记者了解到,考虑到部分市民难以在工作日抽出时间办理上牌,专卖店“携手”相关部门,出售已办理“一车一牌”的电动自行车。所谓“一车一牌”,就是相关部门提前对即将出售电动自行车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为车辆配备唯一的车牌,车辆配件等外观装置以及车牌均不得涂改、变更。
上牌数量渐增,安全头盔销售量也呈向好趋势。“以前大家一般都是购买成年人头盔,现在儿童头盔也十分‘抢手’。”摩电专卖店负责人介绍,自里水开展摩电整治行动以来,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关注交通安全,前来购买头盔的市民络绎不绝。
整治显成效社会巧治理
在摩电整治联合执法队的严厉整治,以及学校、社会的宣传引导下,摩电整治收到了肉眼可见的成效。里水交警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五星路口每天查处的违规车辆的数量比之前大大减少,由之前每半天暂扣近40辆减少到目前的10辆以下;在里水大道,未整治前,10辆摩电中就有7、8辆未上牌,如今,只是偶尔有1、2辆未上牌。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正逐渐增强,行车素质也逐渐提升。
通过多次摩电整治采访,记者发现群众对摩电查处的接受程度渐渐变高。“群众不理解,我们就耐心解释。”一名交警表示,整治行动初期,违规摩电驾驶员会抵触查处,不愿意配合执法队工作,但执法队人员仍然冷静地给群众讲解违规驾驶摩电的危害性。“以前觉得戴头盔挺麻烦的,现在看到民警不辞劳苦地在路上宣传执法,也理解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的出行安全。”市民罗小姐表示,如今在里水,许多摩电驾驶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乱穿插、闯红灯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摩电整治是里水推进社会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里水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两大“训练场”,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里水利用基层阵地和群众力量,在社区、村(居)、学校、市场等地开展摩电交通宣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不断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模式。
社会治理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里水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复杂,管治难度大。近年来,里水积极探索经验模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从楼盘小区探索出的433模式,到全面覆盖各村居的三级党建网格模式,再到“六大工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无不是聚焦基层有效治理、凝聚全民力量、全面推动里水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关务安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