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变花园 出门即见景
“锦绣万家·花化里水”行动扮靓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花化后的赤山。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摄

■社区居民一起动手种植鲜花和装饰花架。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摄

■花化过程中小朋友为每户门前“花园”浇水。 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刘伟鹏摄
傍晚时分,走进里水大洲村,穿过整齐有序的街巷,听着每家屋檐下的燕子吱吱喳喳叫个不停,闻着庭院里飘溢而出的花香,只见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悠闲地散步。这不正是人们日益向往的乡村生活?
庭院变花园,出门即见景。在乡村振兴推动下,“锦绣万家·花化里水”行动深入到里水各村居,里水镇妇联联动多方力量,发动全镇居民参与“花化”,从自家庭院阳台做起,共建美丽村居。如今,不仅人居环境提升了,一帮团结有爱的居民也逐渐凝聚了起来,积极参与到村务治理中,共同缔造村居美好家园。
扮靓自家庭院共建美丽家园
“邻居家里的花种得好,我看着邻居家的花,自己也种起来了。”赤山村村民李祖德二楼的阳台并不大,只有1.5米宽左右,这里的牵牛花他最喜欢了。
“我最喜欢二楼的牵牛花,我和邻居种的是一样的,大家都赞叹我们种的牵牛花好看!”德叔经常和邻居一起去附近的花场买花,两家的牵牛花就是同一个花场买回来的。
自从里水各村居开展“花化”工程以来,村民家里的庭院越来越美,村民们相互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德叔家里一楼入口处有个3米宽的小花园,种有金桔、一串红、黄玫瑰、桂花等品种。小花园的墙绘很抢眼,那是去年村里链接了大学生进村专门入户改造的,与摆设的绿植花卉相衬,更有生气。德叔说,将自家阳台打扮得漂漂亮亮,大家一进村,就能看到村前路家家户户都开满花,村前村后都装扮起来,村民都开心,为村争光。
事实上,经过了一年多的“花化”工程推进,当前里水各村居里,居民们都会发现,街巷变样了,干净整洁的村道上,花香植被“伴你同行”,让人惊喜的是,居民家中的美丽庭院总是向路人“招手”,鲜花绿植总是那么惹人喜欢。近期,里水镇还将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通过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等形式,评出最具代表性的庭院,树立榜样,让居民相互学习,营造共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一村一花社
凝聚“她”力量
在里水新联社区幸福院门前,一大帮“婆孙兵”轻装上阵,奶奶拿着泥铲松着泥土、把一棵棵花种下,小朋友们一手拿着水勺、一手合力搬着水桶,为新种的花草植物送滋润……在欢声笑语中,“幸福花园”大功告成。
他们不仅为整个新联幸福院铺满花卉盆栽,还让满满的幸福笑容在村内流传。对于他们来说,“花化”更像是一场场家庭活动,加强了邻里互动,提升了家庭幸福感。
新联社区居民孪生姐妹张智童、张智柔说,当得知奶奶作为“巾帼力量”参与社区的“花化”活动时,她们也纷纷报名加入到志愿队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又能在过程中学到东西,我们都很开心!”两姐妹笑着说。
“花化工程是一个恒常化工作,居委主要是通过热心巾帼力量发动居民参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新联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花化”工程给居民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大家都很赞成,居委还会将“美好家庭养成计划”、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融入其中,更容易将相关宣传进家入户。
事实上,这一年多以来,里水镇已在各村居都打造了一个“沁香花社”,把村居里的巾帼力量发动了起来,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主导者”的身份转变。里水镇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锦绣万家·花化里水”已逐渐成为了一个自治交流平台,随着“美好家庭计划”、垃圾分类等活动元素加入,不断鼓励、推动更多的家庭投身参与家园建设中,推动居民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积极参与村居自治。
构建动员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里水镇通过“锦绣万家,花化里水”行动,发挥了妇联的独特作用,动员女党员、女骨干、志愿者,以花化家庭,花化社区为切入点,打造美丽庭院、文明乡村,逐步探索出一套基层妇女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员体系。
其中,通过“花化”工程建立起来的“一队一厅两园”模式就是这个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个村居培育一支妇女骨干队伍,建立一个议事机制,打造两园阵地,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入到美化家园行动中。目前,全镇已成立42个沁香花社巾帼队伍,各社区掀起互动互学的态势,打造出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心的振兴。”里水镇妇联负责人表示,花化行动使妇女群众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活力明显增强,参与的方式和渠道越发多样,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例如在抗疫期间,花社队员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包括测量体温、信息登记、流动人员排查、后勤保障等工作,形成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三能”团队。接下来,将继续深化推进妇联组织动员体系的建设,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妇女群众的“独特”作用,广泛动员妇女和家庭共同建设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见习记者刘伟鹏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见习记者刘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