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行时,速记小口诀,学会“四分法”
老党员宣传垃圾分类每天走街串巷4小时

■每天黄伯都跟着垃圾收运车走街串巷宣传、督导垃圾分类。

■收运车进不去的巷子,黄伯和工作人员就到街坊家门口收集分类好的垃圾。
“垃圾分类,美丽里水。各位社区街坊,垃圾收集时间又到了!”6月13日中午12:30分,在里水镇新兴社区侯王庙的巷子里,两辆分类垃圾车响亮的喇叭声由远及近地传到居民家中,志愿者跟着垃圾收运车走街串巷指导街坊落实垃圾分类。
里水镇垃圾分类自2017年试点推行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试点区域不断增加,由城市社区到农村社区,由住宅区域再到公共机构,今年不仅要创建12个“农村四分法分类试点”,还要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党员代表
为了垃圾分类,他每天走街串巷4小时
2017年底开始,黄祺胜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新兴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宣传工作,从早期的逐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到如今的每天义务督导街坊分类垃圾,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与家人聚餐的机会,始终坚守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上。
今年已70多岁的黄伯,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风雨烈日无常的夏天,他都坚持每天中午与晚上,一天共4小时,跟随垃圾收运车一起,督促街坊们做好垃圾分类,对分类有误的街坊给予及时指导,对垃圾收运中遇到的纠纷进行化解。
“黄伯又来啦!辛苦你们啦!”很多时候,见到黄伯或冒着大雨撑着雨伞,或顶着烈日满头大汗,街坊们都会“心疼”地寒暄几句。而对于黄伯的女儿来说,已经习惯了这位“总是约不上”的长辈,他的女儿黄婉君笑称“爸爸比我们还忙,每次叫他吃个饭都说要赶着去垃圾分类”。
今年以来,黄伯只与两个女儿吃过一顿中午饭。“6月初吃的,他还跟我请假!”垃圾分类现场主管彭明明告诉记者,黄伯对垃圾分类很上心,每天两次定时收运都是吃饭时间,这两年多来他放弃了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
尽管已经70多岁了,黄伯不仅行动利落,他的思维也非常清晰,对每天串街走巷经过的
480户居民都熟知。“哪一户是出租的,哪一户中午没人在家,哪一户中午有小孩要休息,我都知道!”正如黄伯所说,正是熟悉这个社区,他做起宣传工作来更有效。
“下一步巷口要关闭喇叭!”中午13:00分左右,黄伯与收运垃圾车拐弯进入另一个巷子,这里有一户人家的小孩不到三岁,每天这个时候正在午休,所以每次途经此处必定提前关闭喇叭,免得吵醒小孩。经过这一家时,他只要轻轻敲一下大门,屋主很快就拿着垃圾出来了。
除了关照小孩,黄伯还与收运工人达成了共识,当垃圾收运车进不去巷子时,有些居民不方
便把垃圾拿出来巷子口,他们就走进去把居民的垃圾拿出来放到垃圾车上。“娟姐,有无垃圾?”“黄伯有啊,等下!”“好的,不用急!”……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因为中午或晚上收运时大多居民都在吃饭,黄伯总是耐心地在门口等街坊。
“这个是厨余垃圾,这个是可回收垃圾!“兴姐是新兴社区侯王庙片区的居民,每次垃圾收运车一到,她就会拿着分好类的垃圾出门,将不同的垃圾有序地放到收运车上。兴姐说,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但是对垃圾处理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多得黄伯他们专门上门宣传、督导,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了。
试点社区
由四个片区推动垃圾分类全覆盖
“他是最热心的老党员,一年365日都‘在岗’!”说起黄伯,新兴社区党委书记刘绍涛说,作为社区试点垃圾分类的第一批带头党员之一,长期不间断坚持下来,非常难得。
作为里水首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新兴社区共有四个片区涉及到480户居民属于试点范畴。从一开始的入户排查,到逐户宣传,再到督导落实,仅靠居委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完成,一批党员骨干、巾帼代表积极参与其中,为社区居委推荐了一批批热心的居民代表,凝聚多方力量推
动垃圾分类。
新兴社区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黄婉霞告诉记者,自从社区试点垃圾分类以来,她除每个月参与到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志愿服务外,作为志愿者还时常会在垃圾收运时间参与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黄婉霞说,社区里众多相熟的姐妹都积极参与,大家都希望居住环境变好。如今,新兴社区垃圾分类试点的四个片区的街巷越来越干净,以前居民门前参差不齐的垃圾桶不见了,变成了分类
垃圾收运车定时上门收取,还设置了误时垃圾投放点。对于“垃圾分类,美丽里水”这一理念,街坊们从最开始的不了解不理解,慢慢地每一家每一户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将试点经验覆盖至其他区域,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刘绍涛说,新兴社区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未来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凝聚更多的义工、志愿者等力量,将垃圾分类逐步覆盖所有街区。
垃圾分类“四分法”须知
垃圾分类速记小口诀
电池灯管温度计,过期药物红桶进;毛发尿片香烟蒂,快餐用品灰桶进;玻璃金属饮料瓶,蓝桶负责装肚皮;厨房剩菜瓜果皮,绿桶嘴巴最欢喜。
1
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废纸、金属、玻璃、塑料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类:废弃的本子、打印纸、报纸、杂志、图书、宣传单页;此外还有纸箱纸板纸盒、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纸盒、纸质餐具杯具等。
金属类:易拉罐、铁盒、铅皮、牙膏皮、金属水龙头、铁丝等。玻璃类:各种玻璃瓶(比如牛奶瓶、墨水瓶、饮料瓶)、碎玻璃、镜子、灯泡等。
塑料类: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最常见的是饮料瓶、塑料袋、塑料餐盒餐具、塑料包装物,此外,还有我们用的办公用品(比如文件盒、文件夹、文件袋、中性笔等)以及生活用品(比如塑料材质的牙刷、杯子、水盆、水桶、塑料扫帚、簸箕等)。
布料类:废弃的衣帽鞋袜、毛巾、书包、布鞋、床单被套等。
2
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主要为剩菜、剩饭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肉类鱼虾废弃部分、蛋壳等。
3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环保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特殊安全处理,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
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垃圾,如废弃瓶罐、灰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或焚烧的方式,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计划
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年内全覆盖
根据计划,里水拟选取乡村振兴首批12个精品示范村居创建“农村四分法分类试点”,以及将新兴社区、海纳中央公馆、万科金色溪谷这3个居住小区试点创建“居住小区四分法分类试点”。其中,今年将完成赤山、河村、流潮、宏岗、贤僚、鲁岗的创建,2021年将完成里水、新联、北沙、金利、小布、汤村的创建。
此外,里水镇还将实现公共机构、学校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即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其他公共机构及所有公办学校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6月8日,里水镇召开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议,全镇160多个公共机构单位的负责人现场参加了培训。根据相关指引,南海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将遵循包括制度管理、分类设施设置、宣传培训、桶边督导、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台账管理以及搭建完整分类收运体系的“七步法”,并于年内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公共机构包括全镇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里水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同时做出十个精品类型。
里水镇党委委员刘夏远强调了三点意见,他希望可以做到“人人都有‘强迫症’,日日都做‘大喇叭’,个个都成为‘金手指’。”每个负责人会后都要将相关精神传递给单位的所有人,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向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所谓强迫症,指的是垃圾分类的仔细认真,公共机构要作为垃圾分类的领头羊,包括保安、保洁等岗位,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大喇叭,指的就是要明晰垃圾分类的原则,做好宣传大喇叭,将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传递到千家万户。金手指,指的是人人都做好监督员,接下来将会制定考核指标,各单位要养成互相督促的习惯,确保每个人都能执行到位。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