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里·06线 玩转美丽乡村
里水推出“旅游+公交”,市民坐上公交即可畅游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居


贤鲁岛 (贤鲁岛游客服务中心站) 贤鲁岛打造为集历史人文风情体验、花卉游赏、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拥有13.8公里的环岛绿道,沿途可以欣赏江景、花海、湿地、客家文化的古村落等景观;游走其中,可体验农田机理与岭 南水乡风情。

金溪社区 (文教路口站) 里06线一路向和顺片区行驶,在文教路口下车,不远处就是岭南大观园入口,从这里可进入万顷园艺世界,园区进驻花卉相关企业共220多家,年交易额近16亿元。这里一年四季繁花盛放。

宏岗村 (宏岗市场站) 宏岗村是新时期党建品牌基地,品牌定位为“党建引领·宏鹰展翅”。未来,它将以党建为引领,培育文明向善的村风家风,打造和谐幸福家园。在宏岗村史馆,推门而进,随即进入了一个古香古色的世界。馆里的一个个故事道出了宏岗村的源远流长,尽显古村的人文风韵。

赤山村 (赤山胜水桥站) 赤山村被赋予“古村乡愁·光耀赤山”的品牌定位,将依托赤山现有古村格局,通过深挖传统岭南古村文化和传统非遗文化,结合当地民俗,植入文化、观光、体验的业态,活化乡村文旅产业。你可以在赤山村穿梭古巷民居,重温历史记忆,感受时代变迁。

艺术河畔 (艺术河畔站) 里06线上行的首站——里水艺术河畔,是年轻人吃饭、逛街、看电影的约会胜地。看这色彩绚丽的艺术河畔建筑群,多么富有现代化设计感。艺术河畔是由废旧厂房摇身一变而成的。在这里,你不仅能领略里水河岸的水乡风情,还能感受艺术魅力,享受文化盛宴。
一条条公交线路,不仅交织了城市的交通网络,还串联了沿途的好风光。记者近日发现,里水推出的“旅游+公交”,串联了“美丽乡村公交线路”,途经里水乡村振兴9个示范村居,接驳广佛两地,让你玩转梦里水乡。
串联乡村振兴9个村居
早晨时分,家住河村社区的谭姨跟同伴走路来到艺术河畔,登上了里06线公交车,准备前往贤鲁岛游玩,阳光透过车窗洒落在众人脸庞,映照出大家欢乐的笑容,为这趟行程增添了几分期待。
为进一步打造“善行交通”品牌文化,搭建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南海区交通运输局里水分局以“乡村振兴品质交通,党建引领善行文化”为主题,打造自主建设的“美丽乡村公交线路”(里06)品牌。
佛广公汽里沥分公司里06线正是一条以“旅游+公交”为发展新模式的“美丽乡村公交线路”,可以带你玩遍梦里水乡。里06公交线路首末站分别为里水艺术河畔和贤鲁岛,发班间隔20-25分钟,全程约14.65公里,覆盖乡村振兴“一村居一品牌”首批建设村居中的9个村居,沿途串联起艺术河畔、万顷洋、赤山、贤鲁岛等多个旅游节点,还与多条广佛公交线路对接,形成特色鲜明、出行方便的镇内公交网络圈,为广佛市民带来丰富的里水乡村之旅。
搭乘里06线,你不仅可以透过沿途风光感受里水浓厚的人文气息;还可以在中途停靠的站点下车,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在游览艺术河畔后,可以在赤山村穿梭古巷民居,也可在宏岗村2公里环村绿道漫步感受田园气息,在金溪河岸欣赏醉美的日与夜,在贤鲁岛的乡间小道上漫步……
接驳联通广佛助推乡村旅游
作为一条美丽乡村公交线路,里06线并不是一条“孤独”的线路,可以接驳里03、里04、里05等19条线路。
里06可接驳出广州的线路有里07、里07短、里7B、252短;接驳出禅城的线路有208、259;接驳出桂城的线路有222;接驳出大沥、狮山的线路有238;接驳里水的线路有里03、里04、里05、里6B、里08、里09、里10、里11、里12、里13、里16。
在如此完善的接驳线网背景下,一方面,里水可借助里06公交线和其他接驳的公交线路,共同构建美丽乡村公交网络。另一方面,由于里06线与相邻镇街、佛山中心区乃至广州的线路接驳,将极大方便广佛市民前来体验里水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旅游。
佛广公汽里沥分公司认为,公交旅游线路的开通,补齐城镇公共交通的“短板”,还创新将“公交+旅游”进行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催化里水镇的经济发展。
里06线
贤鲁岛游客服务中心至里水艺术河畔
首末班车时间:6:30-19:30调整后发车间隔:平峰25分钟一班,高峰20分钟一班
票价为2元/人次,刷卡后为1.4元/人次,60分钟内换乘票价为0.7元/人次。
上行:里水艺术河畔、甘河路、新天地广场、五星路口、里官路东、大朗、赤山胜水桥、赤山长塘、宏岗环村站、宏岗沥口村、宏岗市场、白岗市场、白岗路口、和顺车站、文教路口、金逢路口、金和社区、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金溪、金利村委会、金利村、金贤中站、贤鲁岛游客服务中心
下行:贤鲁岛游客服务中心、金贤中站、金利村、金利村委会、金溪、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金和社区、金逢路口、文教路口、和顺车站、白岗路口、白岗市场、宏岗市场、宏岗沥口村、宏岗环村站、赤山长塘、赤山胜水桥、赤山、大朗、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里官路东、五星路口、新天地广场、甘河路、里水艺术河畔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通讯员邓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