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汤南村记
文/曹杰
夫守名镇之枢纽,汤南虎踞;兼山川之灵动,古村龙盘。宋代开基(1),一脉永继;水乡扬名,千秋共瞻。祠堂家庙,讲信修睦,聚族而居;晒坪池塘,防火制盗,规划超前。着硬山顶,经风雨之洗礼;多镬耳式(2),遏灾害之延绵。见沧桑之变,不颓不老,如郁郁之水;秉密集之貌,不紊不乱,若苍苍之天。
炎天消夏,村伴古榕;照水清心,堂枕龙潭。繁花艳而荫阶,白臬清而游鱼,水流玉带;竖领峻而出云,郁水浩而扬波,福地洞天。白云晚望,孝善良俗,为上古遗风;石桥烟雨,恺悌懿范,如圣哲箴言。选胜地,修名村,恢弘道德;起弦歌,为地标,以壮河山。鸦布夕阳(3),故而前代之基,阔旧迹之正脉,古名胜出焉;长塘夜月,是以赓续之力,会里水之隆盛,汤南名扬焉。
鸿基阔图,合地势之天成,罗列北斗;民居殿宇,得礼乐之奥义,效法自然。祠堂开天地之方寸,云云苍生,广念孝善;飞檐接日月之光华,熙熙游客,荟萃山峦。登科帝阙之进士,演礼讲乐,垂模范以裕后;迁徒他邑之乡亲,摩肩接踵,追祖宗之光前。凌波水韵,以孝教人,故生忠义之士,奋发图强,改天换地;忠孝家声,以善化民,乃多淳良之民,宏德守义,身教言传。
据南海之要冲,得天地之精元。入此名区,水塘墙幕,清灵而澄净,观周天之变化;粉墙花窗,玲珑而空明,解义利之精玄。浸溪玉树,飘红落英,多流觞之曲水;展翼飞檐,通幽曲径,有桃李之丘山。松风之声,天籁之音,徘徊于耳畔;红尘之事,天下之情,萦绕于心间。优乐挂怀,无分江湖庙堂之远近,念哲人之遗训;家国不忘,激越义士仁人之生死,思往圣之大观。观山峰高耸,则思德行之高尚,无关乎功利;看幽谷之林立,则念书卷之大道,效法乎前贤。由是风俗淳而文明张;民心智而社会安。
人心法古,民俗厚焉。汤南古镇,导以孝善,察其心于未发之际;梦里水乡,化以仁义,养其志于未发之前。若信美之德,扩而充之,则天地之明愈盛;若恶邪之萌,克而去之,则人伦之备愈全。此汤南古村之功,于天地而莫大焉!
【注释】:
(1)宋代开基:汤南村始祖汤贵公,原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到广东雄州任别驾官职,其第四代孙任公建成汤南村。
(2)多镬耳式:汤南古村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大石板墙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设计。
(3)鸦布夕阳:汤南八景之一,他们分别是:长塘夜月、村伴古榕、圣堂龙潭、竖岭松风、白云晚望、古窦鱼基、鸦布夕阳、石桥烟雨。
【创作说明】
一、此《汤南古村记》全用赋体,共800字,只用一韵,而且一韵到底,取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誉,表现汤南古村,宋代开基,千古一脉,绵延不绝的主题思想。
二、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因此文章不仅代指汤南宋代开基,千年一脉;也代指汤南所蕴含的孝善传家、耕读济世的传统道德,“一以贯之”,永传不绝。
三、《汤南古村记》的创作,严格按照赋体骈文准则,以古村为影子,影射里水,以古村为细胞,解读里水。为文力图以情写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易懂易记,容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