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教育 创新育人 聚优资源 成就品牌
里水以“四全理念”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十大工程,实现小镇办好大教育

里水第三届上善教育节现场。陈志健 摄

里水老师指挥合唱。陈志健 摄

著名指挥家王军认真指导里水音乐教师。招洁航 摄

绿欣小学学子在足球场上快乐奔跑。招洁航 摄

来自镇内的100名小学生组成了梦里水乡童声合唱团。招洁航 摄

在原典英语汇演上,学生们从容自信地演绎。招洁航 摄
“梦里水乡我的家乡,梦想不再无处安放,梦里水乡我的新娘,幸福就像百合花香……”一曲《新梦里水乡》,唱不尽悠悠里水情。今年,里水第三届上善教育节上的万人合唱至今仍让人难忘。他们用天籁之声唱出上善教育辉煌的成果,赞颂了上善教育人始终不忘的初心,唱响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近年来,里水上善教育发展成果频出,“全镇域、全学段、全学子、全链条”的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展现了里水教育创特色、创名校、创优势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擦亮“上善教育”品牌。
接下来,这座小镇将竭力办大教育,让上善教育更有特色,更加优质,更加均衡,进一步擦亮“上善教育学在里水”品牌,为里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标杆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建设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
唱响“合唱小镇”前进协奏曲
今年6月,里水启动创建中国首个“合唱小镇”,里水中心小学水韵童梦童声合唱团近170名学生现场同唱红色经典歌曲。7月,来自里水10所小学的100名学生正式组建“梦里水乡童声合唱团”,在暑假期间开展夏令营培训,特邀中国著名指挥家王军任合唱团艺术总监。
此外,在里水,合唱这一集体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受欢迎,无论在中小学、社区、企业或群团,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优美歌声。
里水“合唱小镇”的创建从一启动就以高标准配套,以“政府主导、专家引路、行业带动、全民参与”的总体思路,不仅邀请著名指挥家王军作为里水“合唱小镇”创建的艺术总监,还携手国内合唱领域专家、名师,组建优质、高效、专业的师资团队,在镇内全面铺开合唱与合唱指挥的训导。
里水镇教育局局长周友乔说:“我们将从校园着手,坚持合唱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出发的创建思路,培养里水学子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里水学子的艺术水准,继而全面提升民众的艺术素养。”
根据规划,里水将创建《中小学合唱》教材,率先试点并逐级在全镇所有班级推广,未来五年,里水全镇将培育1000名声乐人才,300名合唱指挥人才,100名钢琴伴奏人,并充实到里水17所学校、40余个社区,努力实现建成100支合唱团,参与人数6000人,拥有固定排练、演出场所100处的目标。
全面创建中国“合唱小镇”,正是里水基础教育十大工程中艺术教育普及工程的生动实践。事实上,今日的发展成果,在里水教育改革探索之路上早有铺垫。
早在2016年,里水便以《南海区里水镇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为指引,以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等教育创新六大行动计划为目标,不断凸显“上善教育学在里水”的品质。
2017年,里水更是构建了“全镇域、全学段、全学子、全链条”的“四全理念”基础教育改革框架,启动基础教育改革十大工程,围绕双语、体育、艺术、科学四大核心素养发展领域实施“全人素质教育”。
里水的改革资源均面向全镇范围内所有公办学校,面向所有一至九年级的全体中小学生,全面深化“全人素质教育”,以此推动里水教育优质均衡纵深发展,全力打造南海素质教育新高地。
培养名师
一流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上善教育节”是里水教育的一个全新品牌,里水的“上善”精神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相互结合。
今年教师节,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向南海教师代表赠送了印有“传”字的陶艺作品,寓意为“传承品质,传道授业”。这个“传”字,生动诠释里水教师发展的主脉络,既有殷殷知识的薪火相传,又有教师队伍的传帮带送,彼此相互成全,互相成就,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在今年上善教育节开幕式合唱晚会上,里水特设“善爱”“善治”“善教”“善习”“善行”五组上善奖项,表彰一批为里水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坚守在教学岗位并拥有特殊成就的教育工作者,并向社会全面展示里水教育风采;同时,为一直坚守在各个岗位的教育工作者树立典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上善教育”的真意。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里水致力培养“高水平”教师,打造一批名校、一批名校长、一批名教师“三个一”工程,建立骨干教师、校长的成长体系和嘉奖制度,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人人争当楷模”的氛围。
里水“四创”擦亮上善教育品牌中的其中一创就是创名师,里水通过内培外引的措施着力培养名师团队,希望通过明年即将投用的南海教师发展中心,培养更多的优质名师,倒逼里水学校老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和顺一中班主任曾碧文表示,近年来里水在师资培训上不断加大投入,通过班主任工作室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让更多新教师受益,刺激教师主动创新教学方式。
该校利用学校骨干教师资源,构建“名师带教”团队,实施“青蓝工程”,促进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平衡发展,培养更多各级各类名师,形成一支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品质一流、个人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队伍。
当前,里水名师队伍建设成效日渐凸显,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人,特级教师4人,区级以上名师达70人、教坛新秀15人,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镇级名师工作室9个。
全人素养
探索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里水教育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更好地体现了里水全人素质教育的理念。而里水所提出的“四全理念”和“十大工程”正好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中。
早在十几年前,里水就开始了特色教育的探索,如麻奢小学的武术、里水小学的三棋、和顺中心小学的粤曲、里水中心小学的航模和羽毛球等,都是十余载探索的成果。全镇现在已实施和开展的校本课程有70多项。恒大小学的《国学读本》等校本课程已作为镇本课程出版,在全镇中小学推广,现已刊印发行第一批3套镇本教材。
在独特学校文化的浸润及特色课程推动下,里水学子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各类比赛中频摘桂冠,而中考成绩也屡创新高,位列全区前列。
数据显示,2019年里水中考成绩实现高分生屏蔽零的突破,和顺一中邓子彤进入佛山高分屏蔽生行列;艺术中考高位攀升,中考总上线人数达213人,比去年增加33人;上线率及上线人数高居佛山市第一;全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领先,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在省、市、区各类素质教育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达221人次,省级323人次,市级583人次,区级2446人次。
在各类赛事中,里水学校也是硕果累累。里水中心小学乔子凌等9位同学荣获全国航模大赛一等奖;和顺中心小学获得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十佳金花奖、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南商教育基金突出贡献奖;展旗学校获得2019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锦标赛一等奖;麻奢小学获得佛山市武术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2019年广东省武术套路锦标赛摘得16金,17银,9铜……一个个闪烁的数字,一枚枚亮丽的奖牌,无不在彰显里水上善教育的成果。
聚优资源
加快推动里水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里水镇委镇政府坚持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盼。
教育是里水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突显里水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在今年的教师节座谈会上强调,教育要成为里水集聚优质资源的平台。
这些年来,里水大力打造“上善教育“品牌,从2016年的3.7亿元到2017年的4.5亿元再到2018年的6.1亿元,在教育的财政投入上逐年递增,过去三年累计投入14.3亿元。
特别是在教育均衡化方面,里水不遗余力。随着近年来里水新市民人数的增加,保守估计,非户籍人口数量已有20万,其随迁子女入学对学位需求提出挑战。保障优质学位供给成了里水基础教育的重点改革之一。近几年,里水实施学位供给工程,通过政企合作办学、盘活闲置资源、扩容改建三大创新模式,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工程,三年时间投入9亿元,新增优质学位12000个;今年9月,佛山市第一间楼盘配建的公办幼儿园——旗峰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幼儿学位360个。
这仅是上善教育升级的基础,接下来,里水打造教育高地将有更多的期待。里水镇党委副书记余海生表示,里水要做精民办教育,其中打造的南海双语实验学校既有个性化的发展思想,还要对标国际化和现代化。
如今,在里水永润广场21楼,一架高倍望远镜的前方,就是拔地而起的南海双语实验学校,余海生的寄语将在那里实践。这所国内一流、面向国际的南海双语实验学校及南海教师发展中心已破土动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将新增学位超4000个。这所布局历经南海区、里水镇两级党委政府三年精心酝酿,汇聚全球四地设计大师匠心设计,九次更改、完善设计方案的学校,将呈现最具特色的校园建筑群,国内一流、面向国际的国家现代教育实验基地,成为里水龙头教育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里水不仅要利用南海双语实验学校和南海教师发展中心的契机,提高里水教师素质,教学成绩,实现弯道超车;还要在新增学位、公共教育均衡上,通过新建、扩建学校达到明后年新增学位4500个的目标,对标先进,努力追赶。里水镇镇长麦满良认为,发展教育是民生事业,要以“四全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十大工程,打造面向大湾区、唱响珠三角的教育品牌。
撰文/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