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多措并举开展“线上普法”,开拓普法新格局
普法宣传“接地气” 服务群众“聚人气”

■市民在观看线上普法视频。
“信息很全面,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7月23日,九江镇上西村村民关先生看着九江司法所驻村律师朱庆程的讲解视频,竖起了大拇指点赞。据悉,这是九江创新推出的线上普法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完善制度开拓普法新格局
发生人身损害该如何索赔?九江司法所驻村律师朱庆程结合现实案例,根据《民法典》第120条规定详细讲解如何维权,从案例起因、维权经过、法院判决等方面,详细讲述,她希望群众遇到人身损害时,要善于保留证据,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为让法律更贴近群众生活,九江积极借力“谁执法谁普法”机制,以部门和村居为两大抓手,共同搭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普法平台,开展常规化普法“微”信息、普法“微”视频宣传,让普法教育的工作模式拉近至“指尖到眼睛”的距离,实现点对点便捷、高效的常态化线上普法。
此外,九江还分别建立或联系执法对象、外来务工人员、村民、厂企业主、青少年等五大类微信群,针对各群人员特点推送差异化普法信息,基本涵盖九江群众获知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目前,九江镇分别依托镇职能部门建立了42个群、共3215个人的执法或管理对象普法宣传微信群,以及依托村居委建立了涉及64个群、共15542个人的村居服务或管理对象普法宣传微信群。
“九江传播微信群主要推送两大普法板块。一是普法微信息,二是普法微视频。”九江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月由司法所编制两条普法信息、四个普法视频,再由部门及村居转发至对外群,普法微信息平均每月阅读量超2.8万人次,普法微视频每月总点击量超9.3万人次。
其中,普法微视频已制作完成四期,从“人身损害赔偿”的7756人次阅读量,到“借条应该怎么写呢”的2万人次阅读量,近期“未成年人法律责任的承担”达5.3万阅读量,九江司法所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群众的法律需求,精准确定普法对象和内容,实现高效的常态化线上普法。
多措并举夯实普法成效
为让法律更贴近群众生活,九江以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为普法的重点,包括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典》、修正的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及地方法律法规如《佛山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多层次多领域的法律法规。
2021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国家第一部民法典实施之年。九江出台了相关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八五”普法期间做到“四个一”,即每年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1次、每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次、执法单位每年举办1期法治专题讲座、各单位独立或联合创建1个法治文化阵地。
“九江现有九江镇法治文化长廊、九江镇消防体验馆、九江镇禁毒教育基地和九江镇食品药品安全主题公园四个法治文化阵地。”九江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法治南海建设,通过强化部门普法工作责任,使普法宣传由“独角戏”变成“大合唱”,进一步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为“八五”普法营造了浓厚氛围、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法治保障。
“我们九江传播微信群主要推送两大普法板块。一是普法微信息,二是普法微视频。”九江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每个月由司法所编制两条普法信息再由部门及村居转发至对外群,平均每月阅读量超2.8万人次。九江镇线上法律讲座每月定期制作四个普法视频,普法成效显著,总点击量超3.8万人次。
文/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通讯员潘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