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4月0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 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 全面加强排查严防境外输入
    • 感谢你们无私的付出壮大了基层战疫力量
    • 书记镇长带头逛吃提振市民消费信心
    • 疫情期间接种疫苗两种方式提前预约
    • 九江大望山墓园清明实施全封闭

    第02版:复工复产

    • 书记镇长带头“逛吃” 多商家推促销活动

    第03版:复工复产

    • 工地违规偷建抢建多部门联合查处
    • “回到九江,就像回到了家”
    • 全镇1362家餐饮单位大多恢复正常营业

    第04版:群防群治

    • 九万口罩送居民 爱心代购送上门
    • 张校长,我们很想早日回校

    第05版:特别策划

    • 清明居家祭扫 云端寄托哀思

    第06版:社区视窗

    • 让乡村更美好扮靓“美丽庭院”
    • 大学生暖心手绘刷爆九江朋友圈
    • 志愿服务送上门 独居老人喜开颜
    • 河涌堆积大量垃圾网格员及时处置
    • p3CA

    第07版:法制生活

    • 酒后谎报警情两人被罚
    • 超市门口被堵男子怒刮小车被拘
    • 街坊注意 !
    • 乘客遗失手提袋公交车长拾获归还

    第08版:健康九江

    • 佛山人社扶持企业复工复产补贴接受申请
    • 广州3月31日起恢复“开四停四”!
    • 佛山一环这些辅道临时封闭
    • 2020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摄影活动征稿啦!
    • 可通过这2种途径提前预约
    • 木棉花开春季祛湿正当时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03:复工复产

“回到九江,就像回到了家”

九江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助力异地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复工

2020年04月01日

■九江镇流管局工作人员到出租屋检查居家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大家旅途辛苦了,欢迎回家!”3月24日晚8时15分,载有576名湖北荆州务工人员的返岗专列顺利抵达佛山西站。这趟专列是我市近期首趟直达佛山的湖北务工人员返岗专列,也是近期我市接返湖北务工人员数量最多的一趟专列。

在返岗专列上,有多名来自九江企业的员工。据了解,区人社局九江分局早就通过微信群、商协会等形式,收集从湖北回来员工的信息,并由区统一安排部署。“4月2日,区人社局将组织佛山专列湖北宜昌—佛山西站(经停咸宁)接湖北籍员工返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回家’员工的信息收集。”区人社局九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做好服务接更多务工人员返岗,助力九江经济发展。

部门

加强政策宣传助异地务工人员顺利复工

“我是一名荆州人,九江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九江镇在疫情期间的关怀,传递了很多正能量。”近日,九江镇流管局工作人员来到镇内某出租屋了解湖北籍新市民各项防控措施和复工情况时,一名来自湖北荆州市的新市民激动地说。

近日,九江镇根据关于优化湖北抵返人员防疫防控工作指引迅速响应部署。九江镇流管局兵分几路到镇内各个社区,详细了解湖北籍返抵人员的登记情况,并走进出租屋检查居家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帮助他们顺利复工。

“欢迎湖北低风险地区的新市民有序抵返九江,返回前请主动申领‘湖北健康码’绿码作为通行凭证。”在九江镇内各个新市民微信群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信息。自最新防控指引发布后,九江镇流管局专管员还第一时间通过新市民微信群、出租屋主群、朋友圈、电话短信等,多形式多层面转发相关知识要点,欢迎湖北低风险地区人员有组织、点对点、集中安全有序抵返九江,宣传主动申领“湖北健康码”绿码作为通行凭证。

九江镇流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健康码”绿码与“粤康码”蓝码具有同等效力,希望新市民返抵后做好居家卫生防控措施,继续对九江镇疫情防控工作给予支持与理解。

据统计,2019年,九江镇登记在册的湖北籍新市民约6200多人。目前已超过1000多人返抵并顺利复工。接下来,九江镇流管局全员将继续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凝心聚力齐战疫。

企业

提供贴心服务为返岗员工排忧解难

3月30日,来自湖北荆州的大巴车缓缓驶入位于九江镇工业园区的佛山市康倍家具有限公司。“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是湖北籍员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新华说,公司订单已经排到5月份,由于之前湖北籍员工未能及时回来上班,且招不到新人,出货压力很大。“员工能及时回来上班,公司就能及时出货了。”

事实上,这并非是该公司第一次有湖北籍员工返岗,早在3月21日,就有湖北籍员工组团自驾车回来。“公司建议员工最好组团开车回来。”张新华说,而当天从湖北回来的大巴车,则是由公司牵头组织,召集大家一起坐车回来,一是让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二是能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

这些回来的员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所在村居办理入住,但在镇公资办的积极协调下,顺利“稳”了下来。“换位思考,湖北籍朋友需要工作养家糊口,企业也需要发展,地方更需要发展经济。”九江镇公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湖北回来的务工人员需要这份工作,更需要大家的关怀,作为政府部门更应该为他们排忧解难。

当天回来的近30名员工,在该公司的安排下首先进行填表,再由公司相关负责人开车送到村委会和园区进行信息登记。“镇公资办已经和我们沟通过了,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就能快速办理登记入往。”张新华说,在镇公资办和村委会的协助下,职工顺利安顿下来了。

“回到九江,回到公司,就像回到了家。”该公司湖北籍员工许先生说,本以为回九江的过程会很曲折,但政府部门和公司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故事

14天居家医学观察让我感受到九江温暖

“我来九江已有10多年了,经历了这次疫情,更能感受到九江的关怀与温暖。”谈及疫情期间的生活,来自湖北石首市的熊先生不禁感叹道。自疫情发生以来,九江在严格落实相关防疫措施的同时,也为异地务工人员给予关怀与支持,得到众多异地务工人员的点赞。

医学观察期间温情相待

熊先生在镇南村一企业内工作,在春节期间回了湖北过年。受到疫情影响,他们一家一再推迟回九江的计划,直至二月底才正式回程。他回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自己又来自疫情发生地,内心难免会焦虑和担忧。

“一回到九江,我们赶紧通过电话与村委会报备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耐心地跟我们解释相关防疫政策,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只要听从安排就可以了。”熊先生说,随后,他们被安排进行了14天医学观察。在居家观察期间,工作人员除了每天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还积极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代购生活用品等爱心服务。

这14天的点点滴滴,他至今仍会不时想起。“我来九江已有10多年了,经历了这次疫情,更能感受到九江的关怀与温暖。”熊先生说,疫情之下见真情,他越来越喜欢九江了。

而对于租住在南方社区福乐布碎市场片区的孙女士来说,今年春节也过得十分难忘。老家在湖北广水市的她,今年没有回老家,打算一家人在九江过春节。福乐布碎市场片区是镇内外省人员较为集中的居住点,人员流动大,为落实防控工作,九江自年初二开始对该片区住户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刚开始难免会抱怨,但后来看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这么辛苦地日夜守护着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与感谢。”孙女士说,自从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后,社区就组建了微信群,只要租户有需求就可以在微信群上反映,工作人员就会及时跟进处理。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曾有租户晚上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通过微信反映情况后,驻点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跟进处理。她坦言,医学观察期间,社区细致到位的防疫工作让他们倍感安心。

“随着新指引出来,越来越多的异地务工人员会回到九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孙女士说。

主动宣传最新政策信息

“回到九江,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3月25日,老家在湖北罗田县的丰先生终于回到了两个月以来心心念念的九江。

当天,在房东的陪同下,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的他前往石江社区居委会进行体温测量和资料登记。现场,居委工作人员逐一登记丰先生的健康码、详细出行史,并耐心地告知接下来他所需配合的14天体温测量工作。完成登记后,工作人员还微笑着对他说欢迎回家,有问题可以及时联系他们。丰先生说,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感到无比温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来自湖北的丰先生在九江工作生活已经有20多年。今年1月22日,他从九江回到老家过春节。但由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他的计划,只能留在老家,一待就是两个月。“期间,居委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过来了解我们的情况,定期向我们宣传最新政策信息,让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丰先生说,当从工作人员处得知佛山实行湖北健康同行码互认后,他立马整理行装,筹备回程。

目前,“湖北健康码”绿码人员无需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体温检测正常的,即允许其返岗。“我打算先休整几天,养好精神再投入到工作中。”丰先生说,现时,工作单位已经与他对接好后续的工作事宜。

来自湖北浠水县的汪先生也有着相似的经历,疫情期间,居委会和房东的主动关怀与帮助,让他感到无比贴心与温暖。“房东还免了我们一个月的房租,我非常感激。”汪先生说。

统筹/见习记者沈芝强文/见习记者邓泳雯沈芝强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