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拆违建 每天走过万步
桂城综合执法办协管员副队长范云用心守护群众,被评为桂城“创安之星”

■范云在核酸检测点维持交通秩序。

■范云耐心和社区居民沟通。

编者按
他们戎装虽脱,军魂犹在,在“新战场”筑梦远航;他们退役不褪志,创新创业,建功新时代。在桂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他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谱写追梦人生新篇章。
为弘扬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模范精神,在社会形成尊崇、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风尚,珠江时报推出“军人本色桂城榜样——2022桂城十佳退役军人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桂城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上午9时,桂城叠南新区一栋公寓楼下,桂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灯湖中队)协管员副队长范云和队员商讨楼顶违建拆除方案。随后,他带着队员走上楼顶,和施工团队沟通拆除位置。今年2月起,范云几乎每天都在这一片区工作,他笑言:“每天都要这样上下来回走,步数过万已是常态。”
以情服人主动牵头整治违建
2001年,范云在山西省大同市入伍,2014年士官退役转业,此后一直在桂城街道综合执法办工作。为助力叠滘片区乡村振兴工作全面纵深推进,2019年,范云主动牵头开展叠南、叠二社区部分小区天台加建连片整治行动;2021年,范云作为叠南社区茶基新村整治行动小组的组长,主动牵头、担责履职,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制定《叠南茶基新村“清零”行动方案》,因地制宜,结合楼房结构,采取有效拆除措施,联合社区在茶基新村张贴违法拆除告示,并耐心跟违建当事人沟通,争取当事人理解、配合。
去年5月,范云带领团队开展拆违工作时,了解到一个房东家中孩子在读高三,临近高考。于是,范云为了不打扰孩子学习,主动将拆除时间推迟,“等考完试再拆吧,先让孩子安心学习和考试。”后来,这家的孩子考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得知消息后,范云异常兴奋,“感觉自己间接做了好事。”
炎热的夏日气温高企,范云依然和队员坚守在作业现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至少要换两套衣服。”在他看来,部队生涯让他保持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决心和意志。一年多以来,范云通过以法服人,以情动人,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先后拆除了茶基新村华丽小区、叠翠小区、茶基细围仔、锦绣花园等200余座楼顶的300余处违建,涉及面积约20000平方米。2021年,范云被评为桂城“创安之星”。
逆行抗疫守护平安桂城
2021年5月28日凌晨,桂城出现新冠肺炎阳性个案,华福御水岸小区被升级为“中风险地区”。桂城街道综合执法办工作人员全力配合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范云便是其中的一员。
御水岸小区发出围闭通知后,凌晨4时半,范云和同事马上赶回执法中队,向该小区出发,开展围闭准备工作,一直工作到下午4时半,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回中队,通宵值班;次日清晨6时半,他顾不上休息,又奔向桂雅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参与现场秩序维持工作。
在疫情面前,他既是群众的“传声筒”,疏导群众不安情绪,尽力解决问题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也是防疫工作的“搬运工”,他经常主动申请进入封闭区域协助运送物资,确保物资即接、即消毒、即送、即达。而面对疫情,拥有12年部队经历的范云总认为:“在部队里历练过,这些都不是苦,只要群众需要,我就在。”
热心奉献慈心善举传递爱心
2021年,范云加入桂城绿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除了日常兢兢业业地完成执法工作,他还秉承着军人的奉献精神,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用自己绵薄之力温暖一户户有困难的家庭。
去年,在违建拆除实地考察过程中,范云发现了独居老人和经济困难的家庭,在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后,他自掏腰包资助4户困难家庭,给予每户、每季度500元关爱资金。工作之余,他还会带慰问品去探望独居老人,和他们聊天闲谈。“我只想尽自己的绵力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范云的小小善举,却足以暖人心扉。
“一朝为军人,一生伴军魂”,这一铮铮誓言,早已刻在范云的骨子里。部队生活锻造了范云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品质,他用热心和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与奉献,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岗位继续建功立业,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棋清通讯员廖昱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