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外国语学校举行
教育发展要创新 青年教师秀新招

■青年教师代表在台上发言。
“从南海实验中学到桂江一中,你给学校带去了什么?”“你认为文翰中学有哪些机遇和挑战?”7月18日,为期两天的“思想再解放改革不止步”桂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海外国语学校举行。
这是桂城继年初“思想大解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讨论会后的又一场大型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小学的80位青年教师带着议题和思考,参与这场讨论。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教育改革,桂城要审时度势,扩大比较优势。”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仰国林说,要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干事热情,建立桂城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备选干部,也为出彩桂城注入更多人才活力。
聚焦四大主题推进桂城教育发展
此次研讨会围绕“桂城教育硬件大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内涵建设?”“‘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四大主题展开讨论,来自桂城各中学共80名青年教师踊跃上台分享观点。
“如果你是校领导,如何让你的老师跟你一样,保持‘不看学生一时的利益,要看其一生的利益’这种观点?”“如何用具体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学语文有什么好的方法?”“双减背景下,体育有没有创新和变化?”台上,青年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在一校一品校园建设、学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创新思路,台下的嘉宾则结合青年教师分享的内容“犀利”提问。
叠滘中学教师关楚红以党建引领为切入点,建议以党建带动德育工作,党员教师应自觉发挥育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研讨会让我们围绕主题自主思考,同时也为我们后期的教学提供了反思和指引。”南海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龚丹妍从“加强课堂教学,构建幸福课程体系,打造智慧课堂”“加强作业质量,体现作业的多元性、实践性、综合性”“加强课后辅导,建设学习空间站,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和开展特色社团和活动”三个“加”,分享践行“双减”的经验和认识。
既要高品质教育配套也要高质量育人体系
今年初,桂城提出将投入超过46亿元,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改扩建,还要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4万个。一直以来,桂城全力加速推进新、改、扩建学校的工程建设,打造环境更优、功能更好、教学质量更高的校园,进一步擦亮桂城教育这块“金漆招牌”。
“如果说硬件配套是‘看得见’的美,那强大的教师人才库、培育特色学校品牌、优质卓越的校园文化就是桂城教育‘看不见’的美。”桂城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卢兴潜说。
桂城现有各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44个,其中国家级工作室1个,省级工作室5个,市级工作室6个,区级工作室17个,街道级工作室15个。特级教师11名,正高级教师7名。
随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桂城城市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不仅要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形成校园落地指南,还要将党工委和办事处对教育工作的评价接入地气,解决特色学校创建内涵不深、资源不足、持续力度不够、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铸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校品牌群像。
为此,桂城确立了“美育桂城,学载未来”的教育文化主题,作为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抓手,开启了镇域教育品牌建设,并与未来教育接轨,设想通过教育打造桂城的美。全力推进桂城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开创新时代桂城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人”的工作
今年年初,桂城召开“思想大解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讨论会,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围绕学校软硬件建设、特色品牌教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模式、家校联动等方面展开讨论,剖析自我、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时隔半年,桂城教育将第二场“思想再解放改革不止步”研讨会聚焦在青年教师。近年来,桂城通过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网络支持等举措,“专业化名师、管理类人才”两手抓,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和人力资源治理结构,营造优良的青年教师干部队伍发展生态,持续“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青年教师也承担着为国育才,肩负推动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我们的老师,好像摆渡人,把学生渡到知识的彼岸,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听完青年教师发言后,南海外国语学校校长禹飚感到欣喜,“教师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的创新和进步,这将为桂城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举办研讨会对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是很好的学习、鞭策、成长的平台。”石 中学青年教师罗泳娟说。
“今天这一场展示,我们发现了一批千里马。”仰国林现场抛出了四个命题:一是顶尖层的学校如何保住标杆位置,中间层级的各个学校如何进行良性竞争?二是面对新形势要求如何进行优化?三是如何把发现的千里马培养成为汗血宝马?四是如今教育硬件投入力度大,学校要如何提升软件,保证质量?他寄语,希望以此为起点,每一位桂城教育人多思考、多创新,为桂城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曾蓉刘杭实习生
劳志恒通讯员冼思琪邓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