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之家守初心 互爱相伴传美德

易秀盈家庭 ●推荐单位:南海实验中学实验小学部●社区:同德社区 ●事迹:“记初心,树榜样,授子渔”是易秀盈三口之家的日常,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与追求。易秀盈与丈夫王君富三年如一日守护在母亲病床前,孝心令人动容。作为医生家庭,夫妻俩在不同岗位上诠释医者担当,分别走进学校和社区,以专业知识护航居民健康。
易秀盈和丈夫王君富都是80后,同为医学专业的他们相识于医院,相知、相守于易秀盈母亲的病床前。进入基层医院工作了10余年,同为内科医生的二人做得最多、最同步的一件事就是“救死扶伤”。
夫妻俩把这种默契延伸至孝顺父母、教育儿子、服务社会上,用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构建出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港湾。
孝顺父母榜样教育
2006年末,易秀盈的妈妈病倒了,基本以医院的病房为家。易秀盈每天除在当地医院上班外,下班后赶往广州照顾妈妈,同时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在医学院读书深造。累了,趴在病床边打个盹;饿了,吃几口医院的饭菜,然后继续有说有笑地鼓励妈妈。三年如一日,三点一线坚持了下来。
就在此时,易秀盈和丈夫相识,丈夫被她的孝心感动,更是主动和她一起照顾妈妈。十余年来,妈妈病情多次反复,可一家人仍然不放弃,相互鼓励。“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时,遇到了一位名医,终于确定了诊断,虽是罕见病,但医生给出了新的治疗方案,重燃了一家人的希望。
别人总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易秀盈和丈夫一直秉承着“百善孝为先”的家风,对父母行孝义之举。正是这种榜样教育,儿子从小就十分尊敬长辈,懂得照顾别人,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回家陪伴老人。
救死扶伤换岗不换“心”
在医院工作多年,易秀盈夫妻俩将最大的耐心、细心、关心都给了患者,曾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的称号。
由于夫妻工作忙碌,父母健康欠佳,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易秀盈转岗到南海实验小学担任校医,她凭借专业科班毕业的扎实基本功,完善了校医室的管理,还担当起配餐营养师,多次荣获“校内先进教师”称号。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易秀盈更是担起重任,从“应急预案、两案九制”的制定,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稿的撰写、编导、演绎;从防控物资的筹措,到宣传广告的编辑;从后勤消毒的培训,到全校师生的讲座宣教……无一不倾注了她的心血。她的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全校师生的支持,获得了“突出贡献奖”殊荣,体现了她换岗不换“心”的品德。
怀抱理想的丈夫也决定放弃医院稳定的工作,来到里水北沙置办起一个便民内科诊所,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当地的村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诊所开办至今已有3年,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经常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开诊所不易,外来务工者更不易。他们起早摸黑,病了不舍得上医院花大钱,更不舍得上班时间请假看病,所以我要起得比他们更早,下班比他们更晚,让他们享受到便民医疗服务,那我回村里工作才更有意义。”王君富说。
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易秀盈很喜欢一句话。
儿子3岁开始,易秀盈就有计划地陪养他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有书可选。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与时间。亲子共读,适当引导,让孩子体味成就感。用照顾病人时的耐心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作为妈妈,易秀盈教会了儿子爱上阅读,因为她坚信,书本是陪伴他终生的良师益友,也是他终生的精神食粮。而丈夫也在用他特别的方法一步步教儿子读懂“社会”这本书,教他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做人。
“记初心,树榜样,授子渔”,这就是易秀盈三口之家的日常,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与追求。虽平凡但不平庸,虽平淡但不沉闷,怀揣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家人相爱相伴,相依相守,一起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