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创熟” 社区治理提质
从零星试点到遍地开花,桂城推动“创熟”工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桂南社区党员劝导居民,驾驶电动车出入要戴好头盔。 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摄
■疫情期间,桂雅南二路街长志愿互助会的街长轮流在门口岗位值守, 守护园区员工安全。 通讯员供图
■江滨社区巷道自治小组成员到街巷派发垃圾回收宣传单。通讯员供图
“有了新物管,治安和环境好多啦!”在桂城大新社区富丰新城居住了近10年的万农华竖起大拇指点赞。自从小区在社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和街坊会的推动下引进了新物管后,居民感觉踏实了许多。这是桂城“创熟”改变社区生态的表现,也是推动社区善治,让居民成为治理主角的生动实践。
11年前,桂城街道正式提出创建“熟人社区”工作,并由街道党工委统筹专门成立创建“熟人社区”课题组。
如今,“熟人社区”的创建已从零星试点到遍地开花,“跟党走,一起创熟”这个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大家在这里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和归属感。
坚持党建引领抓住红色力量开展服务
桂城是一个典型的珠三角城市,经济活跃,企业众多,人口数量庞大,社会利益格局多元。为实现城市的和谐共融,桂城在2011年提出通过创建“熟人社区”,构建与开放性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
在桂城的“创熟”经验中,创新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类类群体中,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服务”的治理主线,发挥社区党委和党员的“火车头”作用,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从而突破“无组织、无抓手”等治理困境,将“党建引领”落到实处,带领各方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
目前,桂城打造了38个小区党建阵地,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新时代红色文明实践中心,包括翠颐社区颐景园同心阁、同德社区御景苑党建阵地、灯湖社区滨江一号睦邻中心、桂雅社区翠云苑同乐坊、花苑社区御景城市花苑小区之家、大德社区南港名轩党建阵地等,做到“党员和群众走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此外,桂城在创建“熟人社区”的治理基础上,结合在职党员“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任务及楼道精准治理的思路,以桂南社区金地珑悦小区、翠颐社区怡翠花园、怡海社区金御华府小区为试点,创新提出户联系党小组试点工作,致力凝聚楼道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户籍党员等红色力量,共同加强楼道群众的联系工作。自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职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楼道治理、摩电安全整治劝导、人口普查政策宣传等社会治理工作。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在辖区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都可看到党员志愿者顶着烈日或者冒着大雨为居民测温,指引居民进行检测,与医护人员、公安、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保障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有序进行。
可见,党建引领是桂城创建“熟人社区”推动社区善治模式的一大亮点,抓住党员骨干为核心这个基层治理的关键,就能在社会需要之时,依靠党组织、党员和骨干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从楼长到街长
“三长制”推动家门口“微治理”
桂城街道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地段,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超级街道”之一。在辖区面积84.1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45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23个,常住人口85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35万人。非户籍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碎片化、多元化,给桂城的社区治理带来不小的压力,再加上桂城还有一批无物业管理小区,衍生“脏乱差”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等社区治理难题。
同德社区桂华丽景小区是桂城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始建于1994年,曾经的“垃圾围城”让居民困扰不已。2014年,社区党委在桂华丽景小区正式开展“创熟”工作,由5位有奉献精神的居民组成了桂华丽景小区第一届自治小组。自治小组组织卫生监督员巡查小区,组建各类社团,发掘楼长骨干,把小区的意见领袖转变为楼长,楼长与楼道居民一起制定本楼道的《楼道公约》,协调车房产权纠纷,协调停车位纷争……扎实开展“创熟”工作以来,自治成效获认可,小区旧貌换新颜。
在桂城社区,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楼长成为桂城城市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自治力量。从2019年开始,桂城将楼长制向乡村社区延伸,在楼长制基础上,推出巷长制。在江滨社区大道东片区,组建了桂城首支巷长队伍。巷长队伍成立后,江滨社区巷长们主动联系街坊群众,组织卫生巡查、治安巡逻、街灯巡逻等,记录各种问题后,在巷长会议上协商讨论,共商解决之道。
同是在2019年,桂城重点探索商铺自主管理的方式,将楼长制的工作经验推广到制衣厂集中的桂雅社区,将楼长自治模式推广至工厂,提出并落实推进“街长制”,让街区工人与管理层形成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从城市到乡村,从楼长到巷长、街长,桂城的“创熟”轨迹一目了然。目前,桂城共发展楼长2186名,巷长24名,街长20名,组建自治小组48个,他们在小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元共建共治城乡治理翻开新篇章
如果说“楼长制”是动员居民骨干的力量,那么街坊志愿服务互助会则是调动更广泛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桂城以“楼长制”为基础,成立街坊志愿互助会,建设居民公共参与平台,实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的有效协商,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探索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以海逸社区依岸康堤街坊志愿互助会为例,互助会动员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其会长更是一名90后。“我在天安数码城从事IT行业,很努力才能在这里成家立业,所以成家后更加关注居住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我们聚在一起,希望发现问题后寻求与物业公司直接对话的平台,恰好街坊志愿互助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街坊会会长谢照治说,还记得在第一次居委-物管-街坊会联席会议上,街坊志愿互助会就整理了17条小区综合管理问题、14条公共区域问题、15座楼道问题。
据统计,通过创建“熟人社区”课题组和社区的努力,目前桂城已培育了街坊会51个,发展了街坊会成员过千名。截至目前,通过发动街坊志愿互助会、自治小组、楼长等治理和调解团队,协调旧楼加装电梯139台,处理邻里矛盾1463宗,解决小区卫生问题1247个,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85起,完成公共设施维护1839处,解决安全问题368个,破解停车难问题536起,成功调处大型小区物业纠纷25起。
创熟提质扩面
推广基层治理“十”字工作法
楼长、街坊会成员、在职党员等群体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余年的沉淀,社区治理成果在桂城各个社区“开花”,在探索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并取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2015年8月27日,由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组织的“全国‘社区创熟、社区善治’的有效探索主题论坛”在佛山召开,“创熟”工作作全国推广。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荣获“2019年度南海区金牌和事团”“2020南海影响力年度十大人物”“2020年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21年佛山市优秀调解组织”等荣誉称号。创建“熟人社区”宣讲会被评为“2021年佛山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6月24日,南海召开党建引领“创建熟人社区”工作推进会,总结“创熟”在南海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进行的系列有效探索,进一步部署推进全区“创熟”工作。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强调,目前南海区“创熟”工作正处在全面铺开的阶段,亟需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全面动员,推动“创熟”工作实现新突破,把“零星盆景”变成“连片风景”,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建设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作为全区的“排头兵”,桂城将继续坚持街道党工委统筹规划“熟人社区”创建的全局工作,深化推广基层治理“十”字工作法,提升理论研究功能、强化经验交流、大力培养骨干队伍。简而言之,将从三大方向实现创熟工作提质扩面:一是,协商调解深耕扩面,以“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为阵地,总结调解经验,培养一批调解骨干,推动社区矛盾就地化解。二是,城市社区深化提质,深化“三长制”,探索楼道自治小组,举办小区城市论坛,实现小区善治;三是,农村社区重点突破,因地制宜打造创熟品牌,其中平东社区以产业振兴反哺乡村振兴、夏东社区以“尚礼夏东”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夏南一社区以回迁房楼道自治路径深化乡村振兴。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表示,今年,桂城以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为契机,推动“创熟”再深化,提出基层治理“十”字工作法,搭建了“纵向建体系,横向调资源,服务到身边,矛盾早化解”的工作机制,软硬两手抓,纵向建立四级党建网络体系及三级党群服务体系,横向以“创熟”为抓手,将各方的服务资源、党建资源、群团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到社区党组织手中,形成“惠从党来”的服务格局和“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数读桂城“创熟”工作
2186名
桂城创熟运用“助人自助”和“适切服务”的工作手法,培育街坊志愿互助会51个,组建58个小区自治小组,发展“楼长-巷长-街长”队伍2186名,发展社团组织233个,红色业委会7个。
139台
通过发动街坊志愿互助会、自治小组、楼长等治理和调解团队,协调旧楼加装电梯139台,处理邻里矛盾1463宗,解决小区卫生问题1247个,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85起,完成公共设施维护1839处,解决安全问题368个,破解停车难问题536起,成功调处大型小区物业纠纷25起。
38个
打造小区党建阵地,建有“创熟”加油站38个,做到“党员和群众走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创熟就延伸到哪里。”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廖志春王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