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教市民提高睡眠质量
白天注意多活动睡前做做放松操

3月21日,第二十二个世界睡眠日。“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是这次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图为医生提供义诊服务,为市民解决失眠困扰。
3月21日,第二十二个世界睡眠日,“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是这次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然而“睡一个好觉”在当今社会似乎不是一件易事,如何改善睡眠以饱满、积极的状态迎接次日的工作和生活?桂城卫健办来为你支招。
义诊为市民解决失眠困扰
“医生,最近我总是睡不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日前,在南海影剧院门口的广场处出现了一个义诊摊位,摊位后的两棵树之间拉着“2022年世界睡眠日”的宣传横幅,来自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科的叶颖菲医生在桌子上摆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科普小折页,再立个“睡眠健康咨询”的牌子,就和育桂卫生站的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开始义诊活动。
由于疫情的缘故,广场人流明显减少,但也有经过的市民前来问询,今年40岁左右的梁先生最近就深受失眠的困扰。“虽然自己11点左右能入睡,但是时常睡到1~2点就会醒来,直到凌晨4~5点才又睡去,等到早上7点钟闹钟催醒后就会觉得特别累,非常影响全天的工作和生活,而像这样的情况基本每周就有3天。”梁先生说,自己感到压力大,还带有点焦虑,差不多3个月睡不好觉了。
听完梁先生的介绍,叶颖菲告知这是急性失眠之睡眠维持障碍,想调整好睡眠的话,可以增加白天活动和日照时间,睡前做放松操等。“倘若无效的话就到睡眠专科去咨询,育桂社区卫生服务站精防科周三全天有开诊,短期内可借助药物辅助改善睡眠质量。”叶颖菲说。
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像梁先生一样,被睡眠问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曾有睡眠困扰,其中入睡难占33.1%,易醒占25.8%,失眠占23.5%,打鼾占21.8%,多梦占20.5%。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因睡眠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上升,失眠类型多样化。尤其90后、00后的睡眠问题凸显,来就诊时,他们只说自己头疼、头晕,经过问诊,往往都是休息不好惹的祸。
记者了解到,90后、00后往往因工作繁忙、学业繁重以及“报复性熬夜”等原因,导致睡眠时间进一步减少。尽管熬夜的危害大家心知肚明,但为了获得熬夜带来的短暂快乐,近一半的95后依然选择在凌晨后入睡。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讲,遇到失眠情况该怎么办?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睡眠质量的改善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叶颖菲说,对于睡眠不太好的人,中午以后尽量不要进食咖啡、茶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避免在傍晚、晚上和睡前饮酒,更不要依赖酒来助睡眠;睡前放下手机,停止大脑兴奋状态,才能保证睡眠。
另外,也可尝试通过打造“睡眠环境”来改善睡眠质量。比如保持卧室昏暗、凉爽、安静且寝具舒适,营造一个适合自身的舒适睡眠环境。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徐芬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