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跟“潮流”翻新管道装电梯
桂城街道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于今年5月全面完工

■桂花社区十六街区改造后,路面铺上沥青并规划了整齐的停车位。 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摄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方挖开路面重新铺设排水管道。(资料图片)

漫画/宁静
记者日前获悉,桂城2021年启动的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大部分改造完毕,将于今年5月全面完工。
“停车位多了,地下管道翻新了,加装电梯也指日可待……老旧小区改造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近日,记者走进了桂城街道桂花社区了解居民心声。在桂花社区十七街区,退休老党员彭志东高兴地说。现场可见,昔日凹凸不平的地面已经铲平,铺上沥青后,设置了整齐的停车位,跟以前对比可谓焕然一新。
改造老旧小区跟上居住“潮流”
位于桂城天佑五路和天佑六路之间的十七街区,是桂花社区一个比较大型的老旧小区,共有30栋楼,547户居民。67岁的老党员彭志东就是十七街区最早一批居民,小区于1994年建成后,他就在此生活了。
“十七街区在二三十年前算是比较‘高端’的小区了,有小车停车房,楼栋间距宽敞,还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出入方便,生活舒适,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搬离的原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里开始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彭志东说,小区和人一样,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礼”,近30年的楼龄让十七街区逐渐出现停车位供应不足、地下水管老化、路面破旧不平整等问题。
本次十七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建筑本体修缮、基础设施改造、小区环境整治、服务设施提升、片区联动改造五大方面工程为主。“重建小区内雨污分流管道对我们生活带来太大好处了!起码现在水压够了,水也不泛黄了,用起来安心省事许多!”在十七街区工作生活的罗先生反映,以前早上打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十分浑浊,不安装净水器根本不敢用水。住在六七层以上的邻居更是常常向他诉苦,水压太低,尤其到了晚上的用水高峰,根本出不来多少水,十分影响生活。这次改造为他们解决了用水难题,居民大赞这是一项实打实的惠民工程。
而在居民最关心的停车位方面,这次改造也充分考虑小区道路、停车现状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布局,合理设计消防车道,并利用社区空地规划停车位,拓宽车行道,实现路侧临时停车位与楼间固定停车位相结合的形式,达到社区内停车位的最大量设计需求。改造后,十七街区停车位大幅增加,缓解居民“停车难”烦恼。
支部建在项目上让群众唱“主角”
同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桂花社区其余4个老旧小区里,还是育才、中汇、大新、叠二、同德等8个社区共1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缩影。
桂城街道作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示范区,于2020年启动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021年全面铺开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约14571万元,改造户数4857户,涉及小区19个。
“老旧小区建成年代早,普遍存在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室外环境存在绿化配置单一、路面破损、三线混乱等情况。总体而言,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环境现状急需改造提升。”不少老旧小区居民表示,政府这次改造十分惠民,改造后社区环境更干净卫生,娱乐设施配备更完善。
桂城街道城建和水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到群众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桂城探索出“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做法,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员干部进社区、下工地,多倾听群众意见,在项目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桂城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充分立足民意,通过宣传活动入户、方案设计入户、建设意见入户的方式,将群众发动贯穿改造全过程,让群众唱“主角”,着力实施群众急盼的改造项目。为进一步破解当前老旧小区面临物业管理无序和居民共治乏力的困境,桂城街道出台了《桂城街道老旧小区物业长效治理机制》,以党建引领、关爱桂城建设、熟人社区建设为主线,多元共治促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为打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宜居环境,桂城城建和水利办呼吁各位街坊积极配合、共同参与,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通讯员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