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挑重担 玫瑰别样红
桂城两位优秀女性分别获2020年度省、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廖碧霞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廖碧霞向居民了解情况。

■潘嫦娥带头成立社区阳光议事厅。

■潘嫦娥参加南海区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日前广东省妇联、佛山市妇联分别开展2020年度“三八红旗手”及“三八红旗集体”命名活动,桂城两位优秀女性,分别获省、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中,桂城街道文翰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中心主任廖碧霞同志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桂城街道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中心主任潘嫦娥同志被授予“2020年度佛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廖碧霞
心装社区大小事构筑温情大家庭
2000年6月,廖碧霞入职桂城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在她日复一日的走访入户中,社区的大小事务印入脑海,居民的困难需求装载于心,从传统的几百人居住的熟人社区,到几千人组成的半熟人社区、再到过万人聚集的非熟人社区,廖碧霞经历了桂城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社区工作方法日趋成熟。
在这一路上,廖碧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工作始终,发挥女性情感细腻、性格柔和等特质,情系团队、情牵妇儿、情怀居民,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建好小“家”建设大“家”,构筑温情社区,促进人与人之间相融,邻与邻之间相合。
打造高效队伍和楼长品牌
文翰社区是一个新成立的社区,工作人员仅23名,却服务着6000多户30000多名居民。“5+2”“白加黑”已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仍呈现着辛苦并快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谈及背后的秘笈,廖碧霞如数家珍,“一是社区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需要工作人员加班时,两委干部首先自己加班。二是以情感人,平等相处。团队里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只有岗位分工不同,彼此尊重和支持。三是发挥个人所长,凝聚团队力量,达致目标。”她说,在团队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书记主任所做的就是因应个人所长,给予平台和机会,激发潜能,让大家发挥才干、贡献自己。
说到廖碧霞,不得不说的还有她打造的楼长制社区自治服务品牌。到文翰社区工作前,她在尖东社区担任居委会副主任兼妇联主席,负责创熟工作。当时,尖东辖下的金域蓝湾作为桂城第一批推行楼长制的试点,共4700多户,常住人口14000多人,新市民占比七成以上,难以参与小区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廖碧霞动员妇女骨干参与社区活动,踏出开展楼长制的第一步。她带领团队脚丈楼栋,带着真诚服务的心敲开一户户紧锁的大门,用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老人走出家门……廖碧霞深知,人是事业的基础,只有选对了人,楼长项目方能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发展,金域蓝湾小区孵化培育楼长75名,其中女性62名,以“楼长志愿服务队”在南海区民政局备案。近两年,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服务达120多场次,参加直联、社区、社会组织、物业、楼长五方联席会议30多场,有效促进了社区、物管、居民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融入,促进了小区自治。
该楼长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桂城优秀志愿服务队、桂城街道“自治深化”金奖。廖碧霞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妇女骨干参与社区自治,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获得南海区妇联授予的“品牌南海她力量——2017年巾帼创新带头人”,以及2017年佛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打造温情友爱熟人社区
2019年,廖碧霞调到新成立的文翰社区。面对新市民占九成的新兴住宅小区,如何让居民对社区产生“根”的情愫和爱的归宿,是她面临的一个治理难题。于是,她带领团队走访观察实践思考,探索出以民生服务居民、以亲情感动居民、以文化凝聚居民的路径。
身为党支部书记的她,依托“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推开了三级党建网格的工作,2019年5月,廖碧霞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以先锋模范作用亮身份,组建了第一支文翰社区支部流动讲堂,以社区党员干部、党员骨干为主体,拉近居民群众的距离;结合三级党建网格片区,根据党员个人特长、能力,通过“一盏茶,一份报”的形式,与居民零距离接触。
在2020年7月、10月,文翰社区党支部第二支与第三支支部流动讲堂也分别成立,在辖区内的保利心语花园二期、三期开展推广,更大范围地了解和收集居民对社区发展建设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党员志愿者收集反馈、社工汇总、社区工作人员跟进处理及多方联席沟通会议等,文翰社区及时解决居民的反馈需求。
在廖碧霞带领下,文翰社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断深化三级党建网格,夯实党建基础,对社区特殊人群进行入户走访慰问,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实地调研,了解社区的民情民意,共解决邻里纠风、生活需求、卫生问题等居民事件58余条。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翰社区以党支部为核心,在社区书记廖碧霞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共议防疫工作的安排,结合外来人口多、小区开放化程度强、新居委成立时间短等特点,商讨快速有效能够控制疫情的方法,将复杂多变的疫情工作“由繁入简”,编织有效识别和跟进的防疫之“网”,保障疫情高发地和辖区其他居民的安全和健康。在分工的默契配合下,文翰社区防疫工作有序开展,至今为止仍保持在“零”病例的良好态势。在2020年12月,文翰社区党支部荣获佛山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佛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在繁忙的社区工作中,廖碧霞品尝了各种酸甜苦辣,可她说更多的是淡淡的香甜和感恩。每当看着居民绽放的笑脸,她的心里禁不住涌出一股暖意;每当听到居民亲热地唤声“霞姐”,一切的辛劳化为深深的满足。“社区工作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她时常在心里默念。
潘嫦娥
坚守社区18年专为居民办实事
“改变从来不易,一步一脚印,只要方向正确,路就不会错。把居民放在心上,与他们并肩一起解决问题,居民终会感受得到的。”回顾社区老旧小区治理的成果,专注社区工作18年的桂城街道花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嫦娥感慨地说。
扎根社区延伸服务
2002年11月,潘嫦娥踏入社区,开始了人生中真正意义的“社区工作”。每一天,她都需要处理大量居民的大事小事,真可谓“没完没了”,很多时候还吃力不讨好。在她准备打退堂鼓时,一位大姐找到她,激动地说:“嫦,谢谢你帮我女儿申请了助学,我女儿能上大学,是你改变了她的一生啊。”那一刻,她整个人“震”了一下,顿时开悟了。“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活得更好,这就是社区工作的意义,也是我的人生价值”。潘嫦娥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从此,怀揣着这个梦想与初心,潘嫦娥开始走街串巷、入楼入户、问情访困、走访居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居民,发现问题,思考举措,化解问题,不断拉近她与居民的距离……
2013年至2020年任桂城街道叠二社区党委副书记期间,潘嫦娥带领团队建立了集社区自组织培育孵化、议事协商及社区资源整合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叠二社区关爱彩虹中心,并总结提炼“1153”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共孵化培育出9个社区社会组织,搭建起立体、多元服务平台,织密社区党委支持网络。仅在2019年,潘嫦娥与社区社会组织共同策划开展了超过400场居民服务。
破解社区难题构建亲情小区
叠二社区叠翠花园是一个有30年楼龄的典型无物管老旧小区。此前小区曾2次成立自治小组,但均以失败告终。2019年3月,潘嫦娥和团队开始小区走访,耐心倾听居民意见。经多番努力,2019年11月,叠翠花园志愿街坊会成立。此后通过楼长议事会议,以及公共环境美化、邻里共融等措施,潘嫦娥和团队解决了叠翠花园一系列疑难紧急问题,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7月,潘嫦娥以“住宅小区”为单位,在叠南市场小区建立“妇女微家”阵地,围绕“南海美好家庭养成计划”,宣传“爱、和、勤、俭、善”,探索了“3个5+1+N”阵地服务模式,以巾帼楼长为
核心力量开展服务,让小区治理进一步“暖”起来。
从此,小区有了“苗苗书屋”,每个周末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独居老人有邻居街坊照顾;原本空白的墙壁,现在满眼都是栩栩如生的墙画;原来破旧的小区平台,现在是花团锦簇、色彩斑斓;每月主题活动节目丰富,有跳绳、做手工、读绘本……潘嫦娥还提出了“微豆”积分激励机制,独创了“微豆”VI设计,每月、每季评选“微豆”之星,持续鼓励家庭参与小区服务,一个个美好家庭构建起小区亲情共同体。
2020年12月起,潘嫦娥到桂城花苑社区工作,翻开新篇章。“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必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放在心头上,把居民的小事大事都办好,这也是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潘嫦娥表示,18年社区工作,让她更加坚定信心,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她将会一直坚守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文/珠江时报记者
邹韵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